出自宋代陳師道《山口阻風》:
夕風朝未回,來云去為雨。
系舟直山口,天意遽如許。
濤風兩方斗,丘原莫當怒。
兩山為俯仰,一鳥不得度。
臨深負高枕,偷生寧得所。
歷歷數(shù)過帆,當涂氣如虎。
快意亦適然,淹泊豈吾取。
泝洄更去留,未易相爾汝。
行登東山顛,壯觀前未睹。
九澤不滿眼,五丈才一縷。
茲山昔誰游,巨野傳自古。
菰魚無兇年,末利猶不御。
荷隩活萬人,梨埒視千戶。
東方富絲麻,小市藏百賈。
連檣自南北,行談雜秦楚。
向晚風力微,湖清魚可數(shù)。
空倉鳥烏樂,外舍窗扉語。
身非天下惜,家無十金聚。
欲留盜賊迫,欲去波濤怒。
兩者爾何從,一死吾未與。
注釋參考
泝洄
亦作“ 泝回 ”。亦作“溯洄”。1.逆流而上?!对姟で仫L·蒹葭》:“溯洄從之,道阻且長。”《文選·左思<吳都賦>》:“葺鱗鏤甲,詭類舛錯,泝洄順流,噞喁沉浮?!?李周翰 注:“泝,逆流上也。言水物或逆上,或順流?!?宋 蘇轍 《賀文太師致仕啟》:“方將翱翔 嵩 少 之下,泝回 伊 洛 之間?!?清 平步青 《霞外攟屑·詩話下·宗滌樓觀察詩》:“如此江山入泝洄,頓從黍谷動葭灰?!?柳亞子 《羅星洲題壁》詩:“一pu{1-1}團地現(xiàn)樓臺,秋水蒹葭足溯洄。”
(2).指逆流之水。 北魏 酈道元 《水經(jīng)注·沔水一》:“度此溯洄從 漢 ,為山行之始?!?唐 元稹 《遭風二十韻》:“ 湘 南賈伴乘風信, 夏口 篙工厄泝洄。”
(3).追溯;探究。 明 胡應麟 《少室山房筆叢·經(jīng)籍會通引》:“夫其淵源六籍,藪澤九流,紬繹百家,溯洄千古,固文明之盛集,鴻碩之大觀也?!?明 胡應麟 《少室山房筆叢·九流緒論上》:“首吾道以彰顯大源,繼諸氏以溯洄末學,終方外以窮極異端?!?清 魏源 《<圣武記>敘》:“因以溯洄於民力物力之盛衰,人材風俗進退消息之本末?!?/p>
(4).《詩·秦風·蒹葭》:“所謂伊人,在水一方。溯洄從之,道阻且長?!彼蒌闹?,指逆流而上追尋意中人。后以“溯洄”為追念思慕之典?!都t樓夢》第一○三回:“學生雖溯洄思切,自念風塵俗吏,末由再睹仙顏,今何幸於此處相遇。” 張素 《題亞子<分湖舊隱圖>》詩:“惜我未往游,溯洄天一方。”
去留
去留 (qùliú) 離開或留下 leave or stay 去留自己選擇未易
不易;難于。 漢 司馬遷 《報任安書》:“僕又佴之蠶室,重為天下觀笑,悲夫悲夫!事未易一二為俗人言也!” 三國 魏 曹植 《與楊德祖書》:“夫街談巷説,必有可采,擊轅之歌,有應風雅,匹夫之思,未易輕棄也。” 清 趙翼 《甌北詩話·韓昌黎詩》:“今觀諸聯(lián)句詩,凡 昌黎 與 東野 聯(lián)句,必字字爭勝,不肯稍讓……要之二人工力悉敵,實未易優(yōu)劣。”
爾汝
爾汝 (ěrrǔ) 彼此以爾和汝相稱,表示親昵,不分彼此 be on very inte-mate terms 其市井小人昔與敬亭爾汝者,從道旁私語:“此故吾儕同說書者也,今富貴若此。”——清· 黃宗羲《柳敬亭傳》陳師道名句,山口阻風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