角巾藜杖經(jīng)行處,知在云山第幾重
出自宋代曾鞏《和酬趙宮保致政言懷二首》:
愛國憂民有古風(fēng),米鹽親省尚嫌慵。
袞袞天上歸何晚,霖雨人間望正濃。
三少官儀雖赫赫,五湖心事背容容。
角巾藜杖經(jīng)行處,知在云山第幾重。
注釋參考
角巾
(1).方巾,有棱角的頭巾。為古代隱士冠飾?!稌x書·王導(dǎo)傳》:“則如君言, 元規(guī) 若來,吾便角巾還第,復(fù)何懼哉!” 元 揭傒斯 《贈淳真子張?zhí)拧吩姡骸帮w駟服五龍,角巾搖三花?!?清 戴名世 《一壺先生傳》:“ 一壺先生 者……衣破衣,戴角巾,佯狂自放?!?/p>
(2).借指隱士或布衣。 唐 陳子昂 《唐故朝議大夫梓州長史楊府君碑》:“於是始以角巾應(yīng)命,褐衣詣闕?!?唐 高適 《答侯少府》詩:“江海有扁舟,丘園有角巾?!?/p>
(3).指歸隱。 清 趙翼 《黃天蕩懷古》詩:“ 建炎 第一功終屬,太息 西湖 竟角巾?!?/p>
藜杖
用藜的老莖做的手杖。質(zhì)輕而堅實。《晉書·山濤傳》:“ 魏帝 嘗賜 景帝 春服,帝以賜 濤 ,又以母老,并賜藜杖一枚?!?明 徐復(fù)祚 《投梭記·敘飲》:“藜杖西山且挾書,蹉跎光景徂?!?陳毅 《夏夜由王家坪歸楊家?guī)X》詩:“ 延水 波濤翻駭浪,一燈藜杖送人歸?!?/p>
行處
(1).隨處;到處。 唐 杜甫 《曲江》詩之二:“酒債尋常行處有,人生七十古來稀?!?元 湯式 《賞花時·戲賀友人新娶》套曲:“翠袖分香行處有,綵筆生花夢境熟。” 清 孫枝蔚 《雨》詩:“浮生憐物態(tài),行處觸長吟?!?/p>
(2).走過的地方。 前蜀 韋莊 《嘆落花》詩:“ 西子 去時遺笑靨, 謝娥 行處落金鈿。”
云山
(1).云和山。 南朝 梁 吳均 《同柳吳興烏亭集送柳舍人》詩:“云山離晻曖,花霧共依霏。” 唐 王昌齡 《過華陰》詩:“云起 太華山 ,云山共明滅。” 宋 蘇舜欽 《無錫惠山寺》詩:“云山相照翠會合,殿閣對起涼參差?!?/p>
(2).高聳入云之山。 漢 蔡琰 《胡笳十八拍》:“云山萬里兮歸路遐,疾風(fēng)千里兮揚(yáng)塵沙。” 唐 皇甫冉 《送王司直》詩:“西塞云山遠(yuǎn),東風(fēng)道路長。” 清 紀(jì)昀 《閱微草堂筆記·姑妄聽之二》:“既而 秋圃 揭換壁紙,又得數(shù)詩……又一首曰:‘咫尺樓窗夜見燈,云山似阻幾千層?!?/p>
(3).遠(yuǎn)離塵世的地方。隱者或出家人的居處。 南朝 梁 江淹 《蕭被侍中敦勸表》:“臣不能遵煙洲而謝 歧伯 ,迎云山而揖 許由 。” 胡之驥 注:“ 阮嗣宗 《勸晉王牋》曰:‘臨滄洲而謝 支伯 ,登 箕山 而揖 許由 ?!?唐 元稹 《修龜山魚池示眾僧》詩:“云山莫厭看經(jīng)坐,便是浮生得道時。” 元 劉因 《贈狂道士》詩:“得意云山是處過,逢人對酒即高歌?!?/p>
曾鞏名句,和酬趙宮保致政言懷二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