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陸游《憶昔》:
憶昔西游兩鬢青,即今鏡里雪千莖。
峨眉風(fēng)月猶關(guān)念,濯錦鶯花已隔生。
避暑有時(shí)移枕簟,畏人終日閉柴荊。
此懷恨欠詩千首,且寄秋泉一再行。
注釋參考
峨眉
也寫作峨嵋、峩眉。山名。在 四川 峨眉縣 西南,因山勢逶迤,有山峰相對如蛾眉,故名。佛教稱為 光明山 ,道教稱為“虛靈洞天”、“靈陵太妙天”。其脈自 岷山 綿延而來,突起為 大峨 、 中峨 、 小峨 三峰。頂部為玄武巖覆蓋,有 峨眉 寶光、 舍身崖 、 洗象池 、 龍門洞 等勝匚與 浙江 普陀山 、 安徽 九華山 、 山西 五臺(tái)山 并稱為我國佛教四大名山。又 山東 、 河南 、 安徽 、 福建 、 廣西 等省亦有形如蛾眉,以“峨眉”為名的山。
風(fēng)月
風(fēng)月 (fēngyuè) 本指清風(fēng)明月 gentle breeze and bright moonlight 初秋涼夕,風(fēng)月甚美?!赌鲜贰ゑ覐┗貍鳌? 男女情愛 matters concerning a love;seductive arts of a woman 如今長大了,漸知風(fēng)月。——《紅樓夢》關(guān)念
關(guān)心掛念。 五代 齊己 《閉門》詩:“外事休關(guān)念,灰心獨(dú)閉門?!?宋 蘇軾 《與米元章書》之二五:“嶺海八年,親友曠絶,亦未嘗關(guān)念?!?茅盾 《子夜》四:“然而一心關(guān)念著討債不著的 曾滄海 卻竟忽略了這個(gè)不懂規(guī)矩,他截?cái)嗔?阿二 的話,拍著桌子怒喊?!?/p>
濯錦
(1). 成都 一帶所產(chǎn)的織錦,以華美著稱。亦指漂洗這種織錦。 唐 元稹 《感石榴二十韻》:“暗虹走繳繞,濯錦莫周遮?!?唐 段成式 《酉陽雜俎·廣知》:“ 歷城 北二里有 蓮子湖 ,周環(huán)二十里,湖中多蓮花,紅緑間明,乍疑濯錦。” 清 吳偉業(yè) 《聞撤織造志喜》詩:“尚方玉帛年來盛,早見 西川 濯錦多?!?靳榮藩 注引《文選·蜀都賦》注:“ 譙周 《益州志》云: 成都 織錦既成,濯於江水,其文分明,勝於初成,他水濯之不如 江 水也。”
(2).江名。參見“ 濯錦江 ”。
鶯花
亦作“鸎花”。1.鶯啼花開。泛指春日景色。 唐 杜甫 《陪李梓州等四使君登惠義寺》詩:“鶯花隨世界,樓閣倚山巔?!?宋 楊萬里 《丙申歲朝》詩:“仙家風(fēng)土閒中是,歲后鸎花報(bào)早無。” 清 孫枝蔚 《寒食對酒有懷兄弟》詩:“兄弟多年別,鶯花故國思。”
(2).借喻妓女。 元 石德玉 《曲江池》第二折:“誰著你戀鶯花,輕性命,喪風(fēng)塵?” 清 吳偉業(yè) 《行路難》詩之十七:“名都鶯花發(fā)皓齒,知君眷眷嬋娟子。” 況周頤 《蕙風(fēng)詞話續(xù)編》卷二:“ 維揚(yáng) 本鶯花藪澤,自昔 新城 司李,狎主詞盟,紅橋冶春,香艷如昨?!?/p>
隔生
(1).猶隔世。 唐 王建 《渡遼水》詩:“來時(shí)父母知隔生,重著衣裳如送死?!?宋 蘇軾 《狄韶州煮蔓菁蘆菔羹》詩:“中年失此味,想像如隔生。” 宋 范成大 《續(xù)長恨歌》之二:“莫道故情無覓處,領(lǐng)巾猶有隔生香?!?/p>
(2).隔閡陌生。 王士美 《鐵旋風(fēng)》第一部:“我總覺得,他和我們,好像是隔著一層什么似的,總是隔生?!?/p>
陸游名句,憶昔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