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李呂《丙辰夏和周宰》:
愛公北堂幽,背郭出塵外。
登臨攬萬象,氣宇自怡泰。
目寄孤歸鴻,道存不下帶。
山水含清暉,況復(fù)總其會。
隔岸列喬松,亭亭若車蓋。
云過矯虬龍,鳳來聽竽籟。
於此省借留,饑民斯有賴。
注釋參考
山水
山水 (shānshuǐ) 山上流下來的水 water from a mountain 山和水,指山明水秀的自然風(fēng)景 mountains and rivers 山水相連 指山水畫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of mountains and waters 潑墨山水 吳道玄…因?qū)?蜀道山水,始創(chuàng)山水之體,自為一家?!?唐· 張彥遠(yuǎn)《歷代名畫記》清暉
(1).明凈的光輝、光澤。 晉 傅咸 《贈何劭王濟(jì)》詩:“雙鸞游蘭渚,二離揚(yáng)清暉?!?南朝 宋 謝靈運(yùn) 《石壁精舍還湖中作》詩:“昏旦變氣候,山水含清暉?!?明 陶宗儀 《南浦》詞:“畫圖依約天開,蕩清暉別有 越 中真趣?!?清 方文 《秋夜飲顧與治齋中》詩:“清暉在山川,流光及城闕?!?/p>
(2).比喻容光,面容。 南朝 梁 沉約 《齊故安陸昭王碑文》:“蘭桂有芬,清暉自遠(yuǎn)?!?唐 李商隱 《夢令狐學(xué)士》詩:“山驛荒涼白竹扉,殘燈向曉夢清暉。” 明 夏完淳 《六君詠·徐詹事》:“靈旗動(dòng)虛無,清暉宛如昨?!?/p>
(3).山水的代稱。 宋 陸游 《老學(xué)庵筆記》卷八:“國初尚《文選》,當(dāng)時(shí)文人專意此書,故草必稱王孫,梅必稱驛使,月必稱望舒,山水必稱清暉。”
況復(fù)
亦作“況復(fù)”。1.更加;加上。 隋煬帝 《白馬篇》:“本持身許國,況復(fù)武功彰?!?唐 杜甫 《寄杜位》詩:“干戈況復(fù)塵隨眼,鬢髮還應(yīng)雪滿頭。” 明 梁辰魚 《于虎丘殿階遇張?jiān)氯荨非骸把鄄M,況復(fù)香肩偷憑。”
(2).何況,況且。《陳書·江總傳》:“況復(fù)才未半古,尸素若茲?!?唐 馬總 《意林·傅子》:“蜘蛛作羅,蜂之作窠,其巧亦妙矣,況復(fù)人乎?” 唐 劉駕 《寄遠(yuǎn)》詩:“得書喜猶甚,況復(fù)見君時(shí)?!?/p>
(3).仿佛,好像。 唐 寒山 《詩》之一三四:“呼之迴面視,況復(fù)不相識。”
李呂名句,丙辰夏和周宰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