志士本來能許國,古人所恨不逢時(shí)
出自宋代鄭獬《喜吳幾道遷右正言知諫院》:
精金喜入陶熔手,玉鑒直須明主知。
志士本來能許國,古人所恨不逢時(shí)。
漢成不用朱云劍,舜帝嘗聞大禹辭。
莫道孤居無感激,挼挲兩耳聽京師。
注釋參考
志士
志士 (zhìshì) 有遠(yuǎn)大志向和高尚節(jié)操的人 person of ideals and integrity 愛國志士本來
本來 (běnlái) 從一開始 from the beginning 向來,原來 originally 原先;先前 at first 理所當(dāng)然 of course能許
這樣。 宋 陳師道 《晚望》詩:“蟬鳴不餘力,蛙腹能許怒。” 宋 楊萬里 《病后覺衰》詩:“小松能許劣,學(xué)我弄吟髭?!?/p>
古人
古人 (gǔrén) 泛指前人,以區(qū)別于當(dāng)世的人 the ancients;one who has passed away逢時(shí)
謂遇上好時(shí)運(yùn)。 唐 權(quán)德輿 《奉和張仆射朝天行》:“逢時(shí)自是山出云,獻(xiàn)可還同石投水?!?明 唐順之 《丹陽別王道思》詩之三:“書生多落魄,羨子最逢時(shí)。”
鄭獬名句,喜吳幾道遷右正言知諫院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