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劉子翚《筑室》:
旋剪荊榛出舊蹊,架巖鑿壁啟幽棲。
已通鄰圃盡栽竹,更搭飛橋南過溪。
蓮社昔夸廬阜勝,漁舟空向武陵迷。
宦游若勝歸田樂,肯把軒裳換一犁。
注釋參考
荊榛
(1).亦作“ 荊蓁 ”。泛指叢生灌木,多用以形容荒蕪情景。 三國 魏 曹植 《歸思賦》:“城邑寂以空虛,草木穢而荊榛?!币槐咀鳌?荊蓁 ”。 唐 李白 《古風(fēng)》之一:“王風(fēng)委蔓草,戰(zhàn)國多荊榛?!?金 元好問 《續(xù)小娘歌》之七:“傷心此日河平路,千里荊榛不見人。” 清 吳偉業(yè) 《十月下澣宴閬石蒼水齋》詩:“三江風(fēng)月尊前醉,一郡荊榛笛里聲?!?/p>
(2).謂沒入荒野,指逝世。 明 周履靖 《錦箋記·聞?dòng)嚒罚骸伴|中何意,半道荊蓁,情隔云泥?!?/p>
(3).比喻艱危,困難?!杜f唐書·宦官傳·楊復(fù)恭》:“吾於荊榛中援立 壽王 ?!?元 許謙 《馮公嶺》詩:“胸中芥蒂未盡去,須信坦道多荊榛?!?/p>
(4).比喻惡人。 元 麻革 《過陜》詩:“豺狼滿地荊榛合,目斷 中條 是故丘?!?明 夏完淳 《大哀賦》:“未許其冠帶春秋,遂至夫荊榛天地?!?清 厲鶚 《東城雜記·陳御史元倩》:“手披荊榛,身御魑魅?!?周實(shí) 《民立報(bào)出版日祝賦》詩:“重重草木羞依附,莽莽荊榛待剪除?!?/p>
(5).芥蒂;不快。 明 陳汝元 《金蓮記·射策》:“笑譚之頃,便起荊榛?!?/p>
鑿壁
見“ 鑿壁偷光 ”。
幽棲
(1).幽僻的棲止之處。 唐 王昌齡 《過華陰》詩:“羇人感幽棲,窅映轉(zhuǎn)奇絶?!?宋 范仲淹 《與孫元規(guī)書》:“肺疾未愈,賴此幽棲,江山照人,本無他望,以此為多?!?明 練子寧 《二月望日與饒隱君游玉笥山》詩:“上有 梅仙 采藥之幽棲,下有 蕭云 讀書之故基?!?/p>
(2).隱居。《宋書·隱逸傳·宗炳》:“ 南陽 宗炳 、 雁門 周續(xù)之 ,并植操幽棲,無悶巾褐,可下辟召,以禮屈之?!?唐 白居易 《與僧智如夜話》詩:“懶鈍尤知命,幽棲漸得朋?!?魯迅 《故事新編·采薇》:“這確是一座好山……是理想的幽棲之所?!?/p>
劉子翚名句,筑室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