伏閣三上章,戇愚不稱旨。
出自唐朝白居易《長慶二年七月自中書舍人出守杭州,》
太原一男子,自顧庸且鄙。
老逢不次恩,洗拔出泥滓。
既居可言地,愿助朝廷理。
伏閣三上章,戇愚不稱旨。
圣人存大體,優(yōu)貸容不死。
鳳詔停舍人,魚書除刺史。
置懷齊寵辱,委順隨行止。
我自得此心,于茲十年矣。
余杭乃名郡,郡郭臨江汜。
已想海門山,潮聲來入耳。
昔予貞元初,羈旅曾游此。
甚覺太守尊,亦諳魚酒美。
因生江海興,每羨滄浪水。
尚擬拂衣行,況今兼祿仕。
青山峰巒接,白日煙塵起。
東道既不通,改轅遂南指。
自秦窮楚越,浩蕩五千里。
聞有賢主人,而多好山水。
是行頗為愜,所歷良可紀(jì)。
策馬度藍(lán)溪,勝游從此始。
注釋參考
三上
(1).指馬上、枕上、廁上。 宋 歐陽修 《歸田錄》卷二:“余平生所作文章,多在三上,乃馬上、枕上、廁上也。蓋惟此尤可以屬思爾?!?清 趙翼 《寄題法梧門祭酒詩龕圖》詩:“ 杜 詩萬里行, 歐 詩三上成。” 清 阮葵生 《茶馀客話》卷四:“ 魏善伯 徵士,題 范覲公 中丞廁云:成文自古稱三上,作賦於今過十年?!?/p>
(2).上上、上中、上下。泛指上等。 宋 梅堯臣 《依韻和胡舍人見唁》:“校文豈論居三上,賦分由來本下中?!?/p>
戇愚
亦作“戅愚”。愚昧;愚直?!赌印し侨逑隆罚骸捌溆H死,列尸弗歛,登屋窺井,挑鼠穴,探滌器,而求其人矣。以為實(shí)在,則戅愚甚矣。”《梁書·賀琛傳》:“脫得聽覽,試加省鑒。如不允合,亮其戇愚?!?唐 韓愈 《潮州刺史謝上表》:“臣以狂妄戇愚,不識禮度,上表陳佛骨事,言涉不敬,正名定罪,萬死猶輕?!?明 方孝孺 《與鄭叔度書》之六:“僕雖戅愚,然其行事足下所悉也?!?/p>
不稱
(1).不相稱;不相副?!对姟げ茱L(fēng)·候人》:“彼其之子,不稱其服?!?鄭玄 箋:“不稱者,言德薄而服尊?!薄妒酚洝の牡郾炯o(jì)》:“﹝ 孝文皇帝 ﹞德厚侔天地……明象乎日月,而廟樂不稱,朕甚懼焉。其為 孝文皇帝 廟為昭德之舞?!?晉 陸機(jī) 《文賦》:“恒患意不稱物,文不逮意?!薄抖膛陌阁@奇》卷六:“只怕小生才能淺薄,不稱將軍任使,豈敢推辭。” 清 魏源 《湘江舟行》詩之二:“十載畫 瀟湘 ,不稱 瀟湘 月?!?/p>
(2).不勝任;不稱職。《史記·亷頗藺相如列傳》:“ 括 母因曰:‘王終遣之,即有如不稱,妾得無隨坐乎?’”《漢書·宣帝紀(jì)》:“此朕之不明,吏之不稱,四方黎民將何仰哉!”《金史·章宗紀(jì)四》:“近制以鎮(zhèn)靜而知大體為稱職,苛細(xì)而闇於大體為不稱?!?/p>
(1).不顯揚(yáng)。 漢 司馬相如 《封禪文》:“歷選列辟,以迄於 秦 ……紛綸威蕤,湮滅而不稱者不可勝數(shù)?!?三國 吳 韋昭 《博弈論》:“蓋君子恥當(dāng)年而功不立,疾沒世而名不稱。”
(2).不稱道。 漢 司馬相如 《子虛賦》:“今足下不稱 楚王 之德厚,而盛推 云夢 以為高……竊為足下不取也?!?/p>
(3).不名;不叫做。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(jì)》:“ 始皇 曰:吾慕真人,自謂‘真人’,不稱‘朕’?!?/p>
白居易名句,長慶二年七月自中書舍人出守杭州,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