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先秦 子思《中庸·第六章》:
摘自《中庸·第六章》
解釋:舜可真是具有大智慧的人??!他喜歡向人問問題,又善于分析別人淺顯言語里的含義。隱藏{1-1}人家的壞處,宣揚(yáng)人家的好。
原文摘要:
子曰:“舜其大知也與!舜好問而好察邇言。隱惡而揚(yáng)善。執(zhí)其兩端,用其中于民。其斯以為舜乎!”
注釋參考
大知
有大智慧的人。知,同“ 智 ”?!肚f子·齊物論》:“大知閑閑,小知閒閒?!薄抖Y記·中庸》:“ 舜 其大知也與!”
也與
亦作“ 也歟 ”。1.語氣助詞。表疑問?!墩撜Z·雍也》:“ 仲由 可使從政也與?” 清 戴名世 《郭生詩》序:“乃生吮筆和墨以從事於其間,其猶有 桐 之風(fēng)也歟?”
(2).語氣助詞。表感嘆。 宋 葉適 《張令人墓志銘》:“以子之疎且易,欲以其求知於天者,使人亦知之乎?宜謗之眾也與!” 明 劉基 《春秋明經(jīng)·衛(wèi)人立晉》:“此圣人之所深惜而特起 衛(wèi) 人立 晉 之文也歟!” 魯迅 《書信集·致章廷謙》:“大概皆不能歸咎于五十人煽動之故也歟!”
好問
勤于向人請教?!稌ぶ衮持a》:“好問則裕,自用則小。”《史記·平津侯主父列傳》:“故曰:‘力行近乎仁,好問近乎智,知恥近乎勇。’” 宋 蘇軾 《杭州謝表》之一:“臣猥以末技,日奉講帷……方陛下好問之初,遽以疾去,推之理數(shù),可謂奇窮。” 明 王守仁 《傳習(xí)錄》卷中:“至于‘六經(jīng)’‘四書’所載,多聞多見……好問好察,是皆明白求於事為之際。”
邇言
邇言 (ěryán) 淺近的話或左右親信的話 shallow words 以大知而察及邇言。——清· 劉開《問說》 維邇言是聽,維邇言是爭。——《詩·小雅·小旻》隱惡
(1).隱瞞惡事。 漢 徐干 《中論·譴交》:“故民不得有遺善,亦不得有隱惡?!?宋 秦觀 《韓愈論》:“考同異,次舊聞,不虛美,不隱惡,人以為實(shí)録,此敘事之文,如 司馬遷 、 班固 之作是也?!?宋 王得臣 《<麈史>序》:“蓋取出夫?qū)嶅h,以其無溢美,無隱惡而已。”參見“ 隱惡揚(yáng)善 ”。
(2).指鮮為人知的惡行。 宋 張世南 《游宦紀(jì)聞》卷四:“﹝ 張鋤柄 ﹞時(shí)言人隱惡,能道未來禍福?!?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彭海秋》:“惟 丘生 者,是邑名士,而素有隱惡, 彭 常鄙之?!?/p>
揚(yáng)善
宣揚(yáng)好人好事?!兑住ご笥小罚骸熬右远魫簱P(yáng)善?!薄抖Y記·中庸》:“ 舜 好問,而好察邇言,隱惡而揚(yáng)善?!?/p>
子思名句,中庸·第六章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