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朝元稹《寄隱客》
我年三十二,鬢有八九絲。非無官次第,其如身早衰。
今人夸貴富,肉食與妖姬。而我俱不樂,貴富亦何為。
況逢多士朝,賢俊若布棋。班行次第立,朱紫相參差。
謨猷密勿進,羽檄縱橫馳。監(jiān)察官甚小,發(fā)言無所裨。
小官仍不了,譴奪亦已隨。時或不之棄,得不自棄之。
陶君喜不遇,顧我復(fù)何疑。潛書周隱士,白云今有期。
注釋參考
時或
時或 (shíhuò) 有時;偶爾 sometimes;occasionally 斷瓦殘垣中間時或露出焦黃的破布碎片。——《第二次考試》得不
能不;豈不?!妒酚洝で乇炯o》“伐 南山 大梓” 司馬貞 索隱引《錄異傳》:“ 秦 若使人被髮,以朱絲繞樹伐汝,汝得不困耶?” 唐 李德裕 《次柳氏舊聞》:“ 志忠 晚乃謬計耳,其初立朝,得不為賢相乎?”《三國演義》第九五回:“吾兵止有二千五百,若棄城而走,必不能遠遁。得不為 司馬懿 所擒乎?”
自棄
自棄 (zìqì) 自甘落后,不求上進 self-renunciation元稹名句,寄隱客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