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鄭起《洞庭君山辭》:
山為君兮水為臣,水為臣兮象為兵。
君有定位兮兵無定形,知山知水兮知君臣之性情。
不知師不知比兮又奚知用兵之精。
余經(jīng)山之外兮睹山水杳冥,佳氣蔥郁兮或天香而龍腥。
煙云變化兮或狗狀而人形,風(fēng)濤洶涌兮或崖立而天平。
或夕陽兮漁歌,或曉霜兮鐘聲。
或雪下兮雁叫,或夜半兮鼉鳴。
或仙人張樂兮霞佩之軿軿,或神丁從駕兮車騎之轔轔。
冬寒春暖兮湖草幾番之青青,今來古往兮人物幾代之廢興。
嗟余行役兮顧鬢影之星星,無由登山臨水兮與鷗鷺盟。
注釋參考
為臣
指臣位,官職?!睹献印す珜O丑下》:“ 蚔鼃 諫於王而不用,致為臣而去。” 趙岐 注:“三諫不用,致仕而去?!?/p>
象為
謂作為征象而顯現(xiàn)。 漢 王充 《論衡·無形》:“且物之變隨氣。若應(yīng)政治,有所象為,非天所欲壽長之故,變易其形也;又非得神草珍藥食之而變化也?!?/p>
鄭起名句,洞庭君山辭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