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劉克莊《送陳德剛舍試》:
不消負(fù)笈趁槐黃,解褐惟于孔廟堂。
士子堵墻觀矍圖,公卿縉笏誦阿房。
里中巨擘推吾子,闕下諸生有此郎。
鶴發(fā)慈親倚門待,錦標(biāo)奪得早還鄉(xiāng)。
注釋參考
不消
(1).抵不上;不當(dāng)?!短綇V記》卷一八八引 唐 鄭處誨 《明皇雜錄·王毛仲》:“出其兒以示臣,熟眄褓中曰:此兒豈不消三品官?”
(2).不需要;不用。 宋 蘇軾 《贈包安靜先生》詩之三:“便須起來和熱喫,不消洗面裹頭巾?!薄度辶滞馐贰返诙换兀骸叭羟樵笗r,一個錢也不消費(fèi)得。”《花城》1981.6:“她接過籃子,抽出一張嶄新的五元鈔票,塞進(jìn)孩子手里:‘給你--不消找了。’”
(3).不消失。 宋 蘇軾 《御試制科策》:“天下之闕政則莫大乎此,而和氣安得不消乎?” 郭沫若 《訪埃雜吟·宿開羅市旅館》:“煒煒堡橋,霓虹夜不消。”
負(fù)笈
(1).背著書箱。形容所讀書之多。 漢 桓寬 《鹽鐵論·相刺》:“故玉屑滿篋,不為有寶;誦詩書負(fù)笈,不為有道。” 馬非百 注釋:“負(fù)笈,背著書箱。這里‘負(fù)笈’與‘滿篋’對文,是説所讀的書多得要用所背的書箱來計(jì)算。”
(2).背著書箱。指游學(xué)外地。《后漢書·李固傳》“常步行尋師” 李賢 注引 三國 吳 謝承 《后漢書》:“ 固 改易姓名,杖策驅(qū)驢,負(fù)笈追師 三輔 ,學(xué)‘五經(jīng)’,積十餘年。” 唐 白居易 《相和歌辭·短歌行二》:“負(fù)笈塵中游,抱書雪前宿。” 孫中山 《中國之革命》:“ 滿清 之昏弱,日益暴露,外患日益亟,士大夫憂時感憤,負(fù)笈於 歐 、 美 、 日本 者日眾。”
槐黃
(1).“槐花黃”之省。古指忙于準(zhǔn)備應(yīng)試的季節(jié)。 宋 范成大 《送劉唐卿戶曹擢第西歸》詩之三:“槐黃燈火困豪英,此去書窗得此生。”《剪燈馀話·賈云華還魂記》:“生覽畢,惟墮淚而已,遂收拾鎖於書笈……及抵家,已迫槐黃矣?!?清 黃宗羲 《祭馮韡卿文》:“惟某早年締交,同趁槐黃,升沉雖異,車笠無忘?!眳⒁姟?槐花黃 ”。
(2).槐樹的花和果實(shí)制成的黃色染料。
解褐
謂脫去布衣,擔(dān)任官職。《晉書·曹毗傳》:“ 安期 解褐於秀林,漁父罷鉤於長川。” 唐 陳子昂 《麈尾賦》序:“甲申歲,天子在 洛陽 ,余始解褐,守麟臺正字。” 清 吳偉業(yè) 《哭志衍》詩:“解褐未赴官,歸來臥林壑?!?/p>
廟堂
廟堂 (miàotáng) 廟宇 temple 指朝廷 imperial court劉克莊名句,送陳德剛舍試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