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孫因《越問封疆》:
九州皆有山鎮(zhèn)兮,職方氏獨先會稽。
射祥光於斗分兮,占星紀於天倪。
牽牛炳其初躔兮,屆須女之七度。
少陽當其正位兮,為萬物之潔齊。
南控引乎閩粵兮,北連亙乎鉅海。
日出扶桑之東兮,風行浙河之西。
八山蜿其中蟠兮,羅千嵒以為鄣。
三江匯而旁注兮,渺萬壑以為豀。
洞天{左山右含}岈以連云兮,俯九垠其如芥。
洪濤沸渭以拍天兮,轟三軍之鼓鼙。
宅臥龍之岧峣兮,蠡城屹其環(huán)繚。
帶平湖之浩{左氵右三白}兮,云鏡鑄而天低。
闢陵門而四達兮,八風颯其遞至。
飛翼樓而舞空兮,天門沈其可梯。
提封方數(shù)千里兮,運甌吳於掌上。
七郡四十余縣兮,歸中權(quán)之總提。
茲古今之大都會兮,為九牧之冠冕。
諒天地之設(shè)險兮,他郡寧得而攀躋。
客曰偉哉山川兮,信美矣其無慊。
然吾聞固國兮,不以山溪之險。
注釋參考
三江
(1).古代各地眾多水道的總稱。《書·禹貢》:“三江既入, 震澤 底定?!薄吨芏Y·夏官·職方氏》:“其川三江?!?漢 以后有多種解釋?!秶Z·越語上》 韋昭 注以 吳江 、 錢塘江 、 浦陽江 為三江?!端?jīng)注·沔水》引 郭璞 說以 岷江 、 松江 、 浙江 為三江。《書·禹貢》 陸德明 釋文引《吳地記》以 松江 、 婁江 、 東江 為三江。《漢書·地理志上》 顏師古 注以 北江 、 中江 、 南江 為三江。 南朝 宋 謝靈運 《入彭蠡湖口》詩:“三江事多往,九派理空存?!?唐 杜甫 《有懷臺州鄭十八司戶》詩:“ 天臺 隔三江,風浪無晨暮。” 元 方回 《聽航船歌》詩之六:“南到 杭州 北 楚州 ,三江八堰水通流?!?清 龔自珍 《胡戶部集同人祀漢鄭司農(nóng)作祀議一篇質(zhì)戶部戶部屬檃括其指為韻語以諧之》:“《尚書》有今文,隻義餽貧送,四辨餽《堯典》,三江餽《禹貢》?!?/p>
(2). 蜀 有三江,即 岷江 、 涪江 、 沱江 。 明 楊慎 《嘉州劉介川進士母壽詩》:“三江化作長春酒,戯綵恒斟 愛日亭 ?!?清 李慈銘 《越縵堂讀書記·升庵集》:“ 蜀 之三江:外水 岷江 ,中水 涪江 ,內(nèi)水 沱江 也?!?/p>
(3).指 廣東 境內(nèi)的 西江 、 北江 、 東江 。 清 黃遵憲 《羊城感賦》之二:“手挽三江盡北流,寇氛難洗 越 人羞?!?/p>
(4).指 鴨綠江 、 松花江 、 黑龍江 。 清 阮葵生 《茶馀客話》卷十三:“ 鴨緑江 、 松花江 、 黑龍江 ,稱三江,其源在 長白山 頂?!?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