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程公許《貫道堂》:
道秘不可傳,左右逢其原。
后生巧穿鑒,末派迷本源。
世不有先覺,誰當警群昏。
佩衿來于于,千古師道尊。
注釋參考
佩衿
《詩·鄭風·子衿》:“青青子衿,悠悠我心……青青子佩,悠悠我思?!?毛 傳:“青衿,青領也,學子之所服……佩,佩玉也,士佩瓀珉而青組綬。”后因稱士子為“佩衿”。 宋 俞文豹 《吹劍四錄》:“置我佩衿於城闕,雖區(qū)處之未遑;藉卿彈壓於京師,實觀瞻之攸係?!?/p>
于于
(1).自得貌?!肚f子·應帝王》:“ 泰氏 其臥徐徐,其覺于于?!?成玄英 疏:“于于,自得之貌?!?唐 白居易 《和朝回與王煉師游南山下》詩:“興酣頭兀兀,睡覺心于于?!?宋 沉遼 《走筆酬亨甫所示二篇次韻和之》之一:“始來 齊山 秋正肅,山間于于太古俗。” 明 何景明 《霍山辭》:“視其體腴然,其度于于然,不異平居也?!?茅盾 《霜葉紅似二月花》五:“ 朱行健 老先生的義子 朱競新 ,白夾翩翩,搖著一把名人書畫的七骨大折扇,于于然來了。”
(2).相屬貌。 元 蒲道源 《閑居記事》詩之一:“凌晨出求糴,于于如櫛比?!?/p>
(3).多難貌,屈曲貌。 漢 揚雄 《太玄·飾》:“白舌于于屈于根。” 范望 注:“于于,多難之貌。” 司馬光 集注:“于于,屈皃?!?/p>
夸誕貌。一說佞媚貌?!肚f子·天地》:“子非夫博學以擬圣,於于以蓋眾,獨弦哀歌,以賣名聲於天下者乎?” 陸德明 釋文:“於于,并如字。”又引 司馬彪 曰:“夸誕貌?!?成玄英 疏:“於于,佞媚之謂也?!?/p>
猶于于。自得貌。 清 黃景仁 《閑居感懷》詩:“逢欣稍於於,紆感仍邑邑?!?王闿運 《衡陽程君墓志銘》:“於皇中興,惟 楚 有材,或公或侯,風起云飛,君乃於於不出里闈,納駟于庭,英彥員歸。”
千古
千古 (qiāngǔ) 指久遠的年代 through the ages 千古風流人物?!巍?蘇軾《念奴嬌·赤壁懷古》 千古江山?!巍?辛棄疾《永遇樂·京口北固亭懷古》詞 縱有千古。——清· 梁啟超《飲冰室合集·文集》 成為千古罪人 永遠地 forever 千古奇冤,江南一葉——zhou{1-1}恩{1~1}來 千古奇聞 婉辭,哀悼死者,表示永別或永垂不朽。多用于挽聯(lián)、花圈等的上款 eternal repose道尊
(1).對道士的敬稱。 唐 韋應物 《寄黃劉二尊師》詩:“道尊不可屈,符守豈暇餘。高齋遙致敬,愿示一編書?!?/p>
(2).對道一級行政長官的敬稱?!稒勮婚e評》第三五回:“知府道:‘豈可暴露多日?’不一時,道尊也來拜了?!薄犊煨木幦返诎嘶兀骸白蚵劦雷饘⒌交厥?,故差小價往候?!?/p>
程公許名句,貫道堂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