持身守忠恕,臨事恥浮沉
出自宋代蘇轍《范丞相堯夫挽詞二首》:
持身守忠恕,臨事恥浮沉。
直道更三黜,平生惟一心。
家風(fēng)來自遠(yuǎn),國論老彌深。
令德真如玉,泥沙枉見侵。
注釋參考
持身
持身 (chíshēn) 對自身言行的把握;要求自己 exercise proper restraints 持身嚴(yán)格忠恕
儒家的一種道德規(guī)范。忠,謂盡心為人;恕,謂推己及人。《論語·里仁》:“夫子之道,忠恕而已矣。” 朱熹 集注:“盡己之謂忠,推己之謂恕?!薄逗鬂h書·章帝紀(jì)》:“體之以忠恕,文之以禮樂?!?宋 蘇軾 《東坡志林·趙高李斯》:“夫以忠恕為心,而以平易為政,則上易知而下易達(dá),雖有賣國之姦,無所投其隙,倉卒之變,無自發(fā)焉。”《鏡花緣》第十一回:“老兄以高貨討賤價,反説小弟克己,豈不失了‘忠恕之道’?”
臨事
(1).謂遇事或處事?!蛾套哟呵铩るs下十二》:“臨事守職,不勝其任,則過之?!薄稘h書·雋不疑傳贊》:“ 雋不疑 學(xué)以從政,臨事不惑,遂立名跡,終始可述?!?宋 朱熹 《上宰相書》:“謀國之計,乖戾若此,臨事而悔,其可及哉!” 明 王守仁 《傳習(xí)錄》卷上:“是徒知養(yǎng)靜而不用克己工夫也。如此,臨事便要傾倒?!?許地山 《綴網(wǎng)勞蛛·商人婦》:“你造作時是苦,希望時是樂;臨事時是苦,回想時是樂?!?沉從文 《從文自傳·預(yù)備兵的技術(shù)班》:“操演時因為有鎮(zhèn)守使署中的參謀長和別的許多軍官在場,臨事雖不免有點(diǎn)慌張,但一切動作做得還不壞?!?/p>
(2).特指治理政事?!豆茏印ち⒄罚骸芭R事不信於民者,則不可使任大官?!?三國 吳 韋昭 《博弈論》:“其在朝也,竭命以納忠,臨事且猶旰食,而何暇博弈之足躭?”《新唐書·楊恭仁傳》:“ 仁壽 中,累遷 甘州 刺史,臨事不苛細(xì),徼人安之?!?宋 周必大 《二老堂雜志·袁安吳雄葬地》:“按 安 理 楚 獄之連繫,還 匈奴 之生口,臨事如此,平時用心仁恕可知矣?!?/p>
浮沉
浮沉 (fú-chén) 在水中時而浮起,時而沉下,指隨波逐流,也比喻盛衰,升降 oscillate;drift along 山河破碎風(fēng)飄絮,身世浮沉雨打萍?!巍?文天祥《過零丁洋》蘇轍名句,范丞相堯夫挽詞二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7智慧花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