驪山語罷清宵半,淚雨霖鈴終不怨
出自清代納蘭性德《木蘭詞·擬古決絕詞柬友》:
人生若只如初見,何事秋風(fēng)悲畫扇。
等閑變卻故人心,卻道故人心易變。
驪山語罷清宵半,淚雨霖鈴終不怨。
何如薄幸錦衣郎,比翼連枝當(dāng)日愿。
注釋參考
驪山
在 陜西省 臨潼縣 東南,因古 驪戎 居此得名。是著名的游覽、休養(yǎng)勝地。又名 酈山 ?!稘h書·劉向傳》:“ 秦始皇 葬於 驪山 之阿,下錮三泉,上崇山墳,其高五十餘丈,周回五里有餘?!?唐 張說 《應(yīng)制奉和》:“ 漢 家行樹直 新豐 , 秦 地 驪山 抱溫谷。” 清 陳維崧 《滿庭芳·距汝州四十里山有溫泉相傳為唐武后幸洛時(shí)浴處》詞:“凄然也, 驪山 浴館,一樣野花稠?!?/p>
清宵
清靜的夜晚。 南朝 梁 蕭統(tǒng) 《鐘山講解》詩:“清宵出 望園 ,詰晨屆 鐘嶺 ?!?宋 柳永 《輪臺(tái)子》詞:“一枕清宵好夢,可惜被鄰鷄喚覺?!?清 洪昇 《長生殿·制譜》:“幽夢清宵度月華,聽《霓裳羽衣》歌罷。” 王統(tǒng)照 《號聲·司令》:“然而這幾十個(gè)壯年團(tuán)丁仿佛受了什么暗示,在初熱的清宵也有些意外的感觸,無復(fù)平日的笑談高興了?!?/p>
雨霖鈴
亦作“ 雨淋鈴 ”。1. 唐 教坊曲名。 唐 鄭處誨 《明皇雜錄補(bǔ)遺》:“ 明皇 既幸 蜀 ,西南行初入 斜谷 ,屬霖雨涉旬,於棧道雨中聞鈴,音與山相應(yīng)。上既悼念 貴妃 ,採其聲為《雨霖鈴》曲,以寄恨焉?!?唐 元稹 《琵琶歌》:“因茲彈作《雨霖鈴》,風(fēng)雨蕭條鬼神泣?!?明 梁辰魚 《紅線女》第一折:“《雨霖鈴》空響人何處,只落得渺渺獨(dú)愁予。” 清 納蘭性德 《浣溪沙》詞:“信得羽衣傳鈿合,悔教羅襪葬傾城,人間空唱《雨淋鈴》?!眳㈤?宋 樂史 《楊太真外傳》、 宋 王灼 《碧雞漫志》卷五。
(2).詞牌名。由 唐 教坊曲演化而成。雙調(diào),一百零三字,仄韻。 宋 柳永 始作。 柳永 一生失意潦倒,生活漂泊無定。在他離開 汴京 時(shí)作此詞,以抒發(fā)惜別之情。詞中有“今宵酒醒何處?楊柳岸、曉風(fēng)殘?jiān)隆敝?,膾炙人口。后用以指代失意潦倒?清 陳維崧 《贈(zèng)歌者陳郎》詩:“憐爾少年非失意,逢人也唱《雨霖鈴》。”
納蘭性德名句,木蘭詞·擬古決絕詞柬友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