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趙善括《摸魚兒》:
被楊花、帶將春去,飄揚一路無定。
滿庭綠蔭絲千尺,枝上舊香吹盡。
幽夢醒。
對晚色、秋千院落人初靜。
柔條弄影。
奈翦翦輕風(fēng),冥冥細(xì)雨,惹起萬千恨。
云山路,休躡高樓獨憑。
楚天一抹煙暝。
嬌鶯百囀飛鳩去,何處可尋芳信。
心自省。
念咫尺、青樓應(yīng)怪人薄幸。
歸期將近。
料喜鵲先知,飛來報了,日日倚門等。
注釋參考
百囀
鳴聲婉轉(zhuǎn)多樣。 南朝 梁 劉孝綽 《詠百舌》:“孤鳴若無時,百囀似羣吟。” 唐 賈至 《早朝大明宮呈兩省僚友》詩:“千條弱柳垂青瑣,百囀流鶯繞 建章 。” 宋 王安石 《獨臥》詩之二:“百囀黃鸝看不見,海棠無數(shù)出墻頭?!?/p>
何處
哪里,什么地方。《漢書·司馬遷傳》:“且勇者不必死節(jié),怯夫慕義,何處不勉焉!” 唐 王昌齡 《梁苑》詩:“萬乘旌旗何處在?平臺賓客有誰憐?”《宋史·歐陽修傳》:“ 脩 論事切直,人視之如仇,帝獨奬其敢言,面賜五品服。顧侍臣曰:‘如 歐陽脩 者,何處得來?’” 茅盾 《一個女性》五:“但是何處有愛呢?何處是愛呢?”
芳信
(1).花開的訊息。春日百花盛開,因亦以指春的消息。 宋 蘇軾 《謝關(guān)景仁送紅梅栽》詩之一:“年年芳信負(fù)紅梅,江畔垂垂又欲開?!?宋 尤袤 《入春半月未有梅花》詩:“幾度杖藜貪看早,一年芳信恨開遲。” 明 陸采 《懷香記·承明雪宴》:“ 建章 宮闕積瓊瑤,盡道梅花芳信到?!?/p>
(2).敬稱他人來信。 唐 白居易 《祇役駱口驛喜蕭侍御書至》詩:“忽驚芳信至,復(fù)與新詩并。”
(3).指閨中人的書信。 宋 史達(dá)祖 《雙雙燕·詠燕》詞:“應(yīng)自棲香正穩(wěn),便忘了天涯芳信。”
(4).猶佳音。 元 本 高明 《琵琶記·牛相奉旨招婿》:“管取門楣得俊才,為傳芳信仗良媒。”
趙善括名句,摸魚兒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