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道神生崧岳,大庾嶺邊和氣,未足助歡聲
出自宋代徐鹿卿《水調(diào)歌頭(壽林府判)》:
別駕映旋軫,父老繞稱觥。
西風(fēng)底事于役,造物豈無情。
知道神生崧岳,大庾嶺邊和氣,未足助歡聲。
小試活人手,詳讞命公行。
贛灘石,青原雨,快閣晴。
西江一帶風(fēng)物,盡把祝長(zhǎng)生。
福與此江無盡,壽與此江俱遠(yuǎn),名與此江清。
江水直到海,公亦上蓬瀛。
注釋參考
道神
道路之神?!端螘ぢ蓺v志中》:“ 崔寔 《四民月令》曰:祖者,道神。 黃帝 之子曰 累祖 ,好遠(yuǎn)游,死道路,故祀以為道神?!?/p>
崧岳
亦作“ 崧岳 ”。1.指《詩·大雅·崧高》。舊說為 周 卿士 尹吉甫 贊美 周宣王 之作。詩中有“崧高維岳,駿極于天”之句。后因以“崧岳”褒美別人的文詞。 宋 范仲淹 《又用前韻謝晏尚書以近著示及》:“ 崧岳 詞欺 甫 , 甘泉 價(jià)掩 楊 ?!?/p>
(2).即嵩山。 明 何景明 《昔游篇》詩:“回首向 崧岳 , 少室 高嶙峋?!?清 龔自珍 《阮尚書年譜第一序》:“竊以為輕塵難語於 崧岳 之高,爝火奚裨於陽烏之炤者也?!?/p>
見“ 崧岳 ”。
大庾嶺
五嶺之一。古名 塞上 、 臺(tái)嶺 ,相傳 漢武帝 有 庾 姓將軍筑城于此,因有 大庾 之名。又名 東嶠 、 梅嶺 。在今 江西 大余 、 廣東 南雄 交界處,向?yàn)?嶺南 、 嶺北 的交通咽喉。 宋 蘇軾 《贈(zèng)嶺上老人》詩:“問翁 大庾嶺 頭住,曾見南遷幾箇回?” 陳毅 《登大庾嶺》詩:“ 大庾嶺 上暮天底, 歐 亞 風(fēng)云望欲迷?!?/p>
和氣
和氣 (héqi) 和睦的感情 friendly feelings 別傷了和氣 和氣 (héqi) 態(tài)度平順溫和 gentle;kind;polite 待人和氣未足
(1).不足,不能?!逗鬂h書·齊武王縯傳》:“ 舂陵 去 宛 三百里耳,未足為功。” 明 胡應(yīng)麟 《少室山房筆叢·丹鉛新錄引》:“今所撰諸書,盛行海內(nèi),大而穹宇,細(xì)入肖翹,耳目八埏,靡不該綜。即 惠施 、 黃繚 之辯,未足侈也?!?/p>
(2).猶言算不得?!短綇V記》卷八七引 南朝 梁 慧皎 《高僧傳·支遁》:“ 遁 幼時(shí),嘗與師共論物類,謂鷄卵生用,未足為殺,師不能屈?!?/p>
歡聲
歡聲 (huānshēng) 歡心地發(fā)出呼聲 cheers徐鹿卿名句,水調(diào)歌頭(壽林府判)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