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徐鈞《班超》:
人生適意在家山,萬(wàn)里封侯老未還。
燕頷虎頭成底事,但求生入玉門關(guān)。
注釋參考
燕頷虎頭
(1).形容相貌威武。《東觀漢記·班超傳》:“ 超 問(wèn)其狀。相者曰:‘生燕頷虎頭,飛而食肉,此萬(wàn)里侯相也?!薄逗鬂h書·班超傳》作“燕頷虎頸”。 唐 陳子昂 《我府君有周居士文林郎陳公墓志銘》:“公河目??冢囝h虎頭,性英雄而志尚元默。”《花月痕》第四二回:“總兵燕頷虎頭,后來(lái)功名鼎盛,如何會(huì)死?”
(2).借指武將、勇士。 宋 孫光憲 《北夢(mèng)瑣言》卷十四:“ 唐 自 大中 已來(lái),以兵為戲者久矣。廊廟之上,恥言韜略……一旦宇內(nèi)塵驚,閭左飇起,遽以褒衣博帶,令押燕頷虎頭,適足以取笑耳。”
成語(yǔ)解釋形容相貌威武。借指武將、勇士。燕頷虎頭出處清·褚人獲《隋唐演義》第四回:“軒軒云霞?xì)馍?,凜凜霜雪威棱。熊腰虎背勢(shì)嶙纈,燕頷虎頭雄俊?!笔褂美渌巍O光憲《北夢(mèng)瑣言》第14卷:“遽以褒義博帶,令押底事
(1).何事。 唐 劉肅 《大唐新語(yǔ)·酷忍》:“天子富有四海,立皇后有何不可,關(guān)汝諸人底事,而生異議!” 宋 張?jiān)?《賀新郎·送胡邦衡侍制赴新州》詞:“底事 崑崙 傾 砥柱 ,九地黃流亂注?” 清 趙翼 《陔馀叢考·底》:“ 江 南俗語(yǔ),問(wèn)何物曰底物,何事曰底事。 唐 以來(lái)已入詩(shī)詞中。” 陳毅 《為蘇南磨擦答某君書》詩(shī):“投降緣底事?敵偽已圖窮?!?/p>
(2).此事。 宋 林希逸 《題達(dá)摩渡蘆圖》詩(shī):“若將底事比渠儂,老胡暗中定羞殺。” 清 李漁 《蜃中樓·怒遣》:“歸向慈親告,底事羞還怕?!?/p>
求生
求生 (qiúshēng) 謀求生存 seek for life 本能的求生欲望玉門關(guān)
關(guān)名。 漢武帝 置。因 西域 輸入玉石時(shí)取道于此而得名。 漢 時(shí)為通往 西域 各地的門戶。故址在今 甘肅 敦煌 西北 小方盤城 。《漢書·西域傳上·鄯善》:“時(shí) 漢 軍正 任文 將兵屯 玉門關(guān) ,為貳師后距,捕得生口,知狀以聞?!?唐 駱賓王 《在軍中贈(zèng)先還知己》詩(shī):“魂迷金闕路,望斷 玉門關(guān) 。” 明 汪廷訥 《種玉記·妃怨》:“離龍樓倏度 玉門關(guān) ,悵胡天遙隔 昭陽(yáng)殿 。”
徐鈞名句,班超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