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朝王安石《司馬遷》
孔鸞負(fù)文章,不忍留枳棘。
嗟子刀鋸間,悠然止而食。
成書與後世,憤悱聊自釋。
領(lǐng)略非一家,高辭殆天得。
雖微樊父明,不失孟子直。
彼欺以自私,豈啻相十百。
注釋參考
成書
(1).完整的書。 宋 朱弁 《曲洧舊聞》卷八:“ 子容 又圖其形制,著為成書,上之,詔藏於祕閣?!?/p>
(2).成為一部書。 魯迅 《<南腔北調(diào)集>題記》:“便名之曰《南腔北調(diào)集》,準(zhǔn)備和還未成書的將來的《五講三噓集》配對(duì)。”
憤悱
(1).謂積思求解。語出《論語·述而》:“不憤不啟,不悱不發(fā)?!?朱熹 集注:“憤者,心求通而未得之意;悱者,口欲言而未能之貌。” 唐 劉禹錫 《奏記丞相府論學(xué)事》:“今夫子之教日頽靡,而以非禮之祀媚之,斯儒者所宜憤悱也?!?宋 蘇軾 《跋所書<清虛堂記>》:“今 子由 既輕以余書予人可也,又以其微妙之法言不待憤悱而發(fā),豈不過哉!” 明 方孝孺 《答金景文書》:“執(zhí)事憤悱,旁求博討,卒未有得。” 章炳麟 《文學(xué)總略》:“大愚不靈,無所憤悱者,覩眇論則以為恒言也?!?/p>
(2).憤慨,怨恨?!杜f五代史·唐書·末帝紀(jì)中》:“ 盧文紀(jì) 等見其奏不悅,班行亦多憤悱?!?明 沉德符 《野獲編·佞倖·教坊官一品服》:“ 司馬子長 云‘主上以倡優(yōu)畜之’,此非誠言,乃憤悱之詞也。”
自釋
(1).自我解釋?!秴问洗呵铩ど系隆罚骸疤硬豢献葬?,曰:‘君非 麗姬 ,居不安,食不甘。’遂以劍死?!?唐 元結(jié) 《文編序》:“叟之命稱,則著于自釋云。”
(2).自行寬解。 北齊 顏之推 《顏氏家訓(xùn)·勉學(xué)》:“ 元帝 在 江 荊 間,復(fù)所愛習(xí),召置學(xué)生,親為教授,廢寢忘食,以夜繼朝,乃至倦劇愁憤,輒以講自釋?!?唐 柳宗元 《與李翰林建書》:“心病言少次第,不足遠(yuǎn)寄,但用自釋?!薄端问贰ぬ锞跋虃鳌罚骸靶员闪?,務(wù)聚斂……后罷鎮(zhèn),常忽忽不樂。妻識(shí)其意,引 景咸 徧閲囊儲(chǔ), 景咸 方自釋?!?/p>
王安石名句,司馬遷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