僧衣?lián)Q卻朝衣盡,知悔知非恐不任
出自宋代晁說之《致仕后寄白蓮然公》:
僧衣?lián)Q卻朝衣盡,知悔知非恐不任。
磬韻應(yīng)憐持課罷,香銷當(dāng)識(shí)坐禪深。
芭蕉庭下三身正,蟋蟀床頭百慮侵。
憶我白蓮庵里士,幾年消息亦沈沈。
注釋參考
僧衣
僧人穿的衣服,又名袈裟。 唐 綦毋潛 《過融上人蘭若》詩:“山頭禪室掛僧衣,窗外無人溪鳥飛?!眳⒁姟?袈裟 ”。
朝衣
(1).君臣上朝時(shí)穿的禮服?!睹献印す珜O丑上》:“立於惡人之朝,與惡人言,如以朝衣朝冠坐於涂炭?!薄逗鬂h書·劉寬傳》:“使侍婢奉肉羹,飜污朝衣?!?唐 崔峒 《初拜命后酬丘二十二見贈(zèng)》詩:“江海久垂綸,朝衣忽掛身。” 清 昭槤 《嘯亭續(xù)錄·朝服龍團(tuán)》:“定制,惟皇上御服朝衣,於腰闌下前后繡龍團(tuán)各四,諸王以下皆用素緞數(shù)則,以為辨別?!?/p>
(2).借指朝廷官員。 唐玄宗 《首夏花萼樓觀群臣宴寧王山亭回樓下又申之以賞樂賦詩》:“九歌揚(yáng)政要,六舞散朝衣?!?宋 葉適 《中奉大夫尚書工部侍郎曾公墓志銘》:“當(dāng) 慶元 、 嘉泰 間,朝衣負(fù)涂炭之羞而以冰玉自潔,青蠅蒙樊棘之誚而與鴻鵠偕逝?!?/p>
知非
(1).五十歲的代稱?!痘茨献印ぴ烙?xùn)》:“故 蘧伯玉 年五十,而有四十九年非?!敝^年五十而知前四十九年之過失。后因以“知非”稱五十歲。 唐 白居易 《自詠》:“誠知此事非,又過知非年?!?宋 李清照 《<金石錄>后序》:“余自少 陸機(jī) 作賦之二年,至過 蘧瑗 知非之兩歲,三十四年之間,憂患得失,何其多也?” 清 鈕琇 《觚賸·除夜覘士》:“﹝ 陳楚產(chǎn) ﹞齒踰知非,始補(bǔ)弟子員?!?/p>
(2).省悟以往的錯(cuò)誤。 唐 趙嘏 《東歸道中》詩之一:“平生事行役,今日始知非?!?寧調(diào)元 《東蛻庵三什》:“北瘦南肥各迥然,知非遙想待他年?!?/p>
不任
(1).不能忍受;不能勝任。《后漢書·皇后紀(jì)下·獻(xiàn)帝伏皇后壽》:“ 操 后以事入見殿中,帝不任其憤,因曰:‘君若能相輔,則厚,不爾,幸垂恩相捨?!?唐 韓愈 《復(fù)志賦》:“既識(shí)路又疾驅(qū)兮,孰知余力之不任?!?/p>
(2).猶不勝,表示程度極深。 南朝 梁 沉約 《謝賜甘露啟》:“慈旨曲洽,頒此祥賚,不任欣荷,謹(jǐn)以啟事謝以聞?!?唐 韓愈 《答魏博田仆射書》:“即日 愈 蒙免,蒙恩改職事,不任感懼?!?/p>
晁說之名句,致仕后寄白蓮然公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堪嗟,清江東注,畫舸西流,指長(zhǎng)安日下。
- 眼稍林下寺,髣髴數(shù)支郎
- 坐隨明月轉(zhuǎn),吟伴寒蛩響
- 更識(shí)將軍樹,悲風(fēng)日暮多
- 夜啟群仙合靈藥,朝思俗侶寄將歸。作者:韋應(yīng)物作品:紫閣東林居士叔緘賜松英丸,捧
- 偏師政擬劘詩壘,汪瀨那知滯酒船作者:敖陶孫作品:次韓耕道贈(zèng)別韻
- 長(zhǎng)袖拂面為君施作者:沈約作品:四時(shí)白纻歌 冬白纻
- 無水不如三峽險(xiǎn),有山皆似七閩深。作者:阮閱作品:句·無水不如三峽險(xiǎn)
- 貧誰知己燕相識(shí),閑不求官蜂自衛(wèi)
- 歸期明主賜,別酒故人歡。作者:岑參作品:送楊千牛趁歲赴汝南郡覲省便成婚
- 4電梯壞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