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鄧林《南國有佳人》:
南國有佳人,仙姿自蓬島。
龍綃照明珰,鳳釵橫貴寶。
新妝試鸞鏡,皎皎顏色好。
芳年倏已笄,君子可偕老。
奈何行媒弱,修言棄中道。
洞房闇怊悵,琦璜結組縞。
寧作鐘離春,勿學姑瑤草。
注釋參考
奈何
奈何 (nàihé) 怎么辦 how 無可奈何 如何 how 奈何不禮 不予我城奈何。——《史記·廉頗藺相如列傳》 為之奈何。——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 且為之奈何。 奈何取之盡錙銖。(錙銖(zīzhū ),古代重量單位,一銖等于二十四分之一兩,六銖為一錙,喻微小。)—— 唐· 杜牧《阿房宮賦》 奈何飲于酒肆。——宋· 司馬光《訓儉示康》 懲治;對付 do sth.to a person 等我慢慢的奈何他行媒
(1).往來作媒妁的人?!抖Y記·曲禮上》:“男女非有行媒,不相知名。” 孔穎達 疏:“先須媒氏行傳昏姻之意,后乃知名。”《楚辭·離騷》:“茍中情其好修兮,又何必用夫行媒?” 南朝 梁 沉約 《奏彈王源》:“臣謹案 南郡 丞 王源 ,忝藉世資,得參纓冕,同人者貌,異人者心;以彼行媒,同之抱布?!?/p>
(2).謂說合婚姻。
修言
(1).統(tǒng)一號令。《國語·周語上》:“有不祭則修意,有不祀則修言。” 韋昭 注:“言,號令也?!?/p>
(2).虛飾言辭。 宋 周密 《齊東野語·慶元開慶六士》:“但首發(fā)虛名之誤世,上係國家;而明指六士以修言,已形辭色?!?/p>
中道
中道 (zhōngdào) 半路;中途 halfway 中道而返 中道還兄門?!队衽_新詠·古詩為焦仲卿妻作》 而中道崩殂?!T葛亮《出師表》 若中道而歸?!逗鬂h書·列女傳》 中庸之道 mean 指一種特定的德操和哲理,據(jù)認為,人持有它就可以不至于趨向自滿和自苦的兩個極端而從速徹悟 Madhyma-pratipada鄧林名句,南國有佳人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