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釋印肅《顯元歌》:
不識本家元寶貝,汩沒緣塵生死快。
阿賴耶識藏?zé)o明,十八界纏繒網(wǎng)蓋。
貪嗔癡,常在在,心鏡空花分內(nèi)外。
不知四大假成軀,妄執(zhí)六塵增渴愛。
迷此心,有三界,大地茫茫誰曉解。
依師戒定學(xué)看經(jīng),聞通真空即生怪。
世間物,無不壞,唯獨(dú)法身鎮(zhèn)長在。
毛吞巨海有誰知,芥納須彌實(shí)奇最。
本無外,亦非內(nèi),心法無形無可對。
假施七寶滿三千,道眼未開心不會。
莫說知,休談解,自驪珠,不著買。
用無盡處示眾生,識不破人還□□。
聽語言,為教誨,不脫聲聞生進(jìn)退。
剎那一念入魔群,萬動虛招無間罪。
本無傳,莫求解,祗這靈光終不昧。
大無邊表細(xì)無塵,圓覺一輪如意袋。
注釋參考
世間
人世間;世界上?!栋儆鹘?jīng)·觀作瓶喻》:“諸佛大龍出,雷音徧世間。” 晉 陶潛 《飲酒》詩之三:“有飲不肯飲,但顧世間名?!?唐 裴铏 《崑崙奴》:“其警如神,其猛如虎,即 曹州 孟海 之犬也。世間非老奴不能斃此犬耳。” 宋 陸游 《高枕》詩:“高枕閑看古篆香,世間萬事本茫茫。” 明 袁宏道 《寄散木》:“凡藝到極精處,皆可成名,強(qiáng)如世間浮泛詩文百倍。” 楊朔 《滇池邊上》:“自古以來,人們常有個夢想,但愿世間花不謝,葉不落,一年到頭永遠(yuǎn)是春天?!?/p>
無不
沒有不;全是?!抖Y記·中庸》:“辟如天地之無不持載,無不覆幬。” 唐 韓愈 《元和圣德詩》序:“風(fēng)雨晦明,無不從順。” 金 王若虛 《<論語辨惑>序》:“凡六經(jīng) 孔子 之書,無不牽合其論,而上下其詞也?!?魯迅 《朝花夕拾·<狗·貓·鼠>》:“ 日耳曼 人走出森林雖然還不很久,學(xué)術(shù)文藝卻已經(jīng)很可觀,便是書籍的裝潢,玩具的工致,也無不令人心愛?!?/p>
唯獨(dú)
唯獨(dú) (wéidú) only;alone 具有在其他人中所不能找到的根本特點(diǎn)的 排除任何他人或他物的;再沒有別的人或別的東西的 唯獨(dú)他到達(dá)了 單單;只有法身
(1).佛教語。梵語意譯。謂證得清凈自性,成就一切功德之身?!胺ㄉ怼辈簧粶纾瑹o形而隨處現(xiàn)形,也稱為佛身。各乘諸宗所說不一?!洞蟀隳噤〗?jīng)·如來性品》:“知如來法身,長存不變易?!?隋 慧遠(yuǎn) 《大乘義章》卷十八:“言法身者,解有兩義:一顯本法性以成其身,名為法身;二以一切諸功德法而成身,故名為法身?!?唐 玄奘 《大唐西域記·劫比他國》:“嘗聞佛説,知諸法空,體諸法性,是則以慧眼觀法身也?!?湯用彤 《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》第二分第十一章:“法身者,圣人成道之神明耳?!?/p>
(2).指高僧之身。 唐 盧簡求 《杭州鹽官縣海昌院禪門大師塔碑》:“法身魁岸,相好莊嚴(yán),眉毛紺垂,顱骨圓聳。”
(3).舊指修煉得道之身。 明 張綸 《林泉隨筆》:“ 俞氏 則謂跨火不焦,入水不濡,道成之后,法身則然,豈可以血肉之軀投畀水火乎?”《西游補(bǔ)》第十六回:“ 行者 一時難忍,現(xiàn)出大鬧天宮三頭六臂法身,空中亂打?!?/p>
鎮(zhèn)長
經(jīng)常;常。 唐 韓愈 《杏花》詩:“浮花浪蘂鎮(zhèn)長有,纔開還落瘴霧中?!?宋 蜀 中妓《市橋柳》詞:“后會不知何日又?是男兒休要鎮(zhèn)長相守。” 清 顧炎武 《黃侍中祠》詩:“莫道河山今便改,國於天地鎮(zhèn)長存?!?/p>
釋印肅名句,顯元歌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7西蒙智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