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梅堯臣《送萬諤昌秀才》:
志士不戀家,安能坐{左口右父}咀。
儒冠難徒行,馬骨瘦可數(shù)。
后仆隔山陂,前林遇風雨。
寒村夜宿時,寂默誰對語。
注釋參考
儒冠
(1).古代儒生戴的帽子。《史記·酈生陸賈列傳》:“ 沛公 不好儒,諸客冠儒冠來者, 沛公 輒解其冠,溲溺其中。” 唐 韓愈 《送侯參謀赴河中幕》詩:“猶思脫儒冠,棄死取先登?!?清 侯方域 《司成公家傳》:“﹝ 鄧生 ﹞詬公謂:‘若乃養(yǎng)馬,而我職弟子員,冠儒冠?!?/p>
(2).借指儒生。 唐 杜甫 《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》:“紈袴不餓死,儒冠多誤身?!?宋 王禹偁 《謝宣賜表》:“儒冠之榮,無以加此?!?清 方文 《送蕭賡九北歸》詩:“ 長干 一見喜且悲,儒冠端被虛名誤?!?/p>
徒行
(1).步行?!墩撜Z·先進》:“吾不徒行,以為之槨,以吾從大夫之后,不可徒行也。” 邢昺 疏:“徒,猶空也,謂無車空行也,是步行謂之徒行。” 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自敘》:“ 洪 稟性尪羸,兼之多疾,貧無車馬,不堪徒行?!?唐 白行簡 《李娃傳》:“乃徒行出,至 曲江 西 杏園 東?!?元 曹之謙 《風雪障面圖》詩:“僕夫徒行亦良苦,吻噤不語心應語?!?清 葆光子 《物妖志·狐》:“美艷若此,而徒行何也?”
(2).謂無事閑行。 唐 無名氏 《大唐傳載》:“僕不遠千里,裹糧求見,非徒行也,意必謂 明公 有以見教,而含木石不盡勤勤之意何耶?”
馬骨
戰(zhàn)國 時, 燕昭王 欲求賢才, 郭隗 以買千里馬為喻,說古代有君王懸賞千金買千里馬,三年后得一死馬,用五百金買下馬骨,于是不到一年,得到三匹千里馬。比喻若能真心求賢,賢士必聞風而至。事見《戰(zhàn)國策·燕策一》。后以“馬骨”喻賢才俊士。 明 張煌言 《感遇》詩:“落拓何曾夸馬骨,淹留豈為戀豬肝?!?清 朱之瑜 《與源綱條書》之一:“是則千里逸足,期年三至,而僕為五百金之馬骨矣?!?/p>
梅堯臣名句,送萬諤昌秀才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