興來落紙成大句,勢(shì)欲李杜相凌摩
出自宋代韓維《答曼叔見謝潁橋相過之什》:
潁川今古賢豪多,后生繼者為誰何。
吾交曼叔少挺出,力自樹立非由它。
潛心直欲到圣處,論議不避況與軻。
讀書下筆知所趣,崇樹蘭茝遺蒿莪。
軒昂頭角事高大,肯與世俗同其波。
一從得官坐山縣,有如鷙鳥著網(wǎng)羅。
朝符暮檄困奔走,尚畏官長(zhǎng)來誅訶。
時(shí)時(shí)矯首塵埃下,窺睹風(fēng)月偷吟哦。
我憐軼才就羈絆,歲一往視無蹉跎。
扁舟遠(yuǎn)放汝水岸,濁酒暮醉高陽阿。
前時(shí)拜會(huì)牒來潁上,謹(jǐn)視斂糴譏奸訛。
官曹寂寞古寺冷,況復(fù)朔雪飛傞傞。
馳書里中二三友,固要以義當(dāng)予過。
星言整駕夕已至,霜橋晚渡冰峨峨。
燃薪暖我頻飲我,斟酌脯醬調(diào)鹽鹺。
傾壺舉觴紛左右,客館而笑君顏酡。
危然正論中法義,豆籩羅列陣象犠。
嘲俳乘醉忽以發(fā),駛?cè)玷徦啪藕印?br>哀弦孤止四坐寂,繼以簫笛相諧和。
先生久與人跡絕,心如止水形枯柯。
忽警此樂非外獎(jiǎng),不覺撫手促而歌。
歸銜絡(luò)馬屢見奪,欲去未忍還婆娑。
空堂想見別后意,一燈夜守陣編哦。
興來落紙成大句,勢(shì)欲李杜相凌摩。
緘題見寄邀以和,大江洶涌難為沱。
短篇澀訥非所報(bào),為我揮筆芟煩苛。
注釋參考
落紙
落筆。 唐 杜甫 《飲中八仙歌》:“ 張旭 三杯草圣傳,脫帽露頂王公前,揮毫落紙如云煙。” 宋 曾鞏 《答葛蘊(yùn)》詩:“想當(dāng)經(jīng)營(yíng)初,落紙有如神?!薄都t樓夢(mèng)》第十二回:“ 賈瑞 道:‘這怎么落紙呢?’”
李杜
(1). 東漢 李固 、 杜喬 的并稱?!逗鬂h書·李杜傳贊》:“ 李 杜 司職,朋心合力。致主 文 宣 ,抗情 伊 稷 。”
(2). 東漢 李膺 、 杜密 的并稱。《后漢書·黨錮傳·杜密》:“黨事既起,免歸本郡,與 李膺 俱坐,而名行相次,故時(shí)人亦稱 李 杜 焉?!?/p>
(3). 東漢 李云 、 杜眾 的并稱。 宋 洪邁 《容齋四筆·四李社》:“ 弘農(nóng) 五官掾 杜眾 ,傷 云 以忠諫獲罪,上書愿與 云 同日死。帝愈怒,下廷尉,皆死獄中。其后 襄楷 上言,亦稱為 李 杜 ?!?清 趙翼 《陔馀叢考·六“李杜”》:“ 李云 、 杜眾 以直通受誅,此又一 李 杜 矣?!?/p>
(4). 東晉 杜預(yù) 與 北魏 李沖 的并稱?!段簳ね趺C傳》:“詔曰:‘……故 杜預(yù) 之歿,窆於 首陽 ;司空 李沖 ,覆舟是託。顧瞻斯所,誠(chéng)亦二代之 九原 也。故 揚(yáng)州 刺史 肅 誠(chéng)義結(jié)於二世,英惠符於 李 杜 ,平生本意,愿終 京陵 ,既有宿心,宜遂先志。’” 清 趙翼 《陔馀叢考·六“李杜”》:“《魏書》 李沖 、 杜預(yù) ,忠義相結(jié),亦稱 李 杜 ?!?/p>
(5). 唐 李白 與 杜甫 的并稱。 唐 韓愈 《調(diào)張籍》詩:“ 李 杜 文章在,光焰萬丈長(zhǎng)?!薄缎绿茣の乃噦魃稀ざ鸥Α罚骸?甫 曠放不自儉,好論天下事,高而不功。少與 李白 齊名,時(shí)號(hào)‘ 李 杜 ’” 明 胡應(yīng)麟 《詩藪·古體下》:“ 李 杜 二公,誠(chéng)為勁敵。 杜陵 沉鬱雄深, 太白 豪逸宕麗。” 清 費(fèi)錫璜 《<友鷗堂集>序》:“ 叔威 詩雖不逮 李 杜 ,置之 元 、 白 、 蘇 、 陸 間,則并驅(qū)爭(zhēng)先。”
(6).初 唐 詩人 杜審言 與 李嶠 ,晚 唐 詩人 李商隱 與 杜牧 亦并稱“李杜”。 明 胡應(yīng)麟 《詩藪·唐下》:“ 杜審言 、 李嶠 結(jié)友前朝, 李商隱 、 杜牧 之齊名晚季,咸稱 李 杜 ?!?/p>
(7). 宋 李韶 與 杜范 的并稱。《宋史·李韶傳》:“當(dāng)是時(shí), 杜范 亦在列,二人廉直,中外稱為‘ 李 杜 ’?!?清 趙翼 《陔馀叢考·六“李杜”》:“《宋史》 李韶 與 杜范 皆廉直,中外謂 李 杜 ?!?/p>
相凌
見“ 相陵 ”。
韓維名句,答曼叔見謝潁橋相過之什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