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朝白居易《讀張籍古樂府》
張君何為者?業(yè)文三十春。
尤工樂府詩,舉代少其倫。
為詩意如何?六義互鋪陳。
風雅比興外,未嘗著空文。
讀君學(xué)仙詩,可諷放佚君。
讀君董公詩,可誨貪暴臣。
讀君商女詩,可感悍婦仁。
讀君勤齊詩,可勸薄夫敦。
上可裨教化,舒之濟萬民。
下可理情性,卷之善一身。
始從青衿歲,迨此白發(fā)新。
日夜秉筆吟,心苦力亦勤。
時無采詩官,委棄如泥塵。
恐君百歲后,滅沒人不聞。
愿藏中秘書,百代不湮淪。
愿播內(nèi)樂府,時得聞至尊。
言者志之苗,行者文之根。
所以讀君詩,亦知君為人。
如何欲五十,官小身賤貧。
病眼街西住,無人行到門。
注釋參考
風雅
風雅 (fēngyǎ) 文雅。端莊的或高雅的,尤指外貌或舉止端莊的或高雅的 elegant;refined 舉止風雅 《詩經(jīng)》有《國風》、《大雅》、《小雅》等部分,后世用風雅泛指詩文方面的事 of poems;literary pursuit比興
(1).《詩》六義中“比”和“興”的并稱。比,以彼物比此物;興,先言他物,以引起所詠之辭。“比興”為 中國 古典詩歌創(chuàng)作傳統(tǒng)的兩種表現(xiàn)手法。 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比興》:“故比者,附也;興者,起也。附理者,切類以指事;起情者,依微以擬議。” 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辨騷》:“虬龍以喻君子,云蜺以譬讒邪,比興之義也?!?唐 劉知幾 《史通·敘事》:“昔文章既作,比興由生。鳥獸以媲賢愚,草木以方男女。詩人騷客,言之備矣。” 唐 劉知幾 《雜說上》:“然自古設(shè)比興,而以草木方人者,皆取其善惡、薰蕕、榮枯、貞脆而已?!眳㈤啞对姶笮颉?、 宋 朱熹 《詩集傳》。
(2).指創(chuàng)作詩歌。 宋 王安石 《甘露歌》詞:“盡日含毫難比興,都無色可并。” 清 顧炎武 《與人書》:“起八代之衰,而樹千秋之業(yè),非明公其誰與歸!當不僅流連比興,傳播藝林,為斯文之盛事矣?!?/p>
未嘗
未嘗 (wèicháng) ——加在否定詞前面,構(gòu)成雙重否定;不是 have not 這未嘗不是一個好辦法 不曾 did not 終夜未嘗合眼 未嘗不嘆息。——諸葛亮《出師表》 所未嘗行?!顿Y治通鑒·唐紀》 未嘗識書具?!巍?王安石《傷仲永》 未嘗有言?!鳌?劉基《賣柑者言》空文
空文 (kōngwén) 徒有空名而不生效的法規(guī) ineffective law or rule 說空話的文章;沒有實用價值的文章 an article of empty matter白居易名句,讀張籍古樂府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