貞隱諒無跡,激時(shí)猶揀名
出自唐代溫庭筠《余昔自西濱得蘭數(shù)本移藝于庭亦既逾歲…遂寄情于此》:
寓賞本殊致,意幽非我情。
吾常有流淺,外物無重輕。
各言藝幽深,彼美香素莖。
豈為賞者設(shè),自保孤根生。
易地?zé)o赤株,麗土亦同榮。
賞際林壑近,泛余煙露清。
余懷既郁陶,爾類徒縱橫。
妍蚩茍不信,寵辱何為驚。
貞隱諒無跡,激時(shí)猶揀名。
幽叢靄綠畹,豈必懷歸耕。
注釋參考
貞隱
(1).正大而深刻?!稌x書·魏詠之傳》:“ 魏詠之 器宇弘劭,識(shí)局貞隱?!?/p>
(2).謂守持正道,不求聞達(dá)。 明 胡承諾 《繹志·自敘》:“排名慕貞隱,翛然脫維繫。” 清 曾國藩 《陳仲鸞同年之父母七十壽序》:“若 孫夏峯 、 顧亭林 、 黃梨洲 、 王而農(nóng) 、 梅勿菴 之徒,皆碩德貞隱,年登耄耋,而皆秉剛直之性。” 清 曾紀(jì)澤 《歐陽母邱太夫人九十壽序》:“大抵窮巷枯寂之士,克享大年者,非其盛德貞隱,至行過人,即能耽玄守默,處靖衡門,于人間世之毀譽(yù)窮通,泊焉不以為意者也。”
無跡
亦作“ 無跡 ”。沒有蹤影;沒有痕跡。 南朝 梁 陸倕 《新刻漏銘》:“一暑一寒,有明有晦。神道無跡,天工罕代?!?宋 王讜 《唐語林·政事下》:“﹝ 李惠登 ﹞為政清浄無跡,不求人知。”
見“ 無跡 ”。
溫庭筠名句,余昔自西濱得蘭數(shù)本移藝于庭亦既逾歲…遂寄情于此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