借使有求能盡與,也知方笑已生嗔
出自宋代辛棄疾《有以事來請者俲康節(jié)體作詩以答之》:
未能立得自家身,何暇將身更為人。
借使有求能盡與,也知方笑已生嗔。
器才滿后須招損,鏡太明時易受塵。
終日閉門無客至,近來魚鳥卻相親。
注釋參考
借使
(1).假設(shè)連詞。假如,倘若。 漢 賈誼 《過秦論下·事勢》:“借使 秦王 計上世之事,并 殷 周 之跡以制御其政,后雖有淫驕之主,猶未有傾危之患也?!?晉 陸機 《<豪士賦>序》:“借使伊人頗覽天道,知盡不可益,盈難久持,超然自引,高揖而退,則巍巍之盛,仰邈前賢,洋洋之風,俯冠來籍?!?宋 司馬光 《論衙前札子》:“借使今日家產(chǎn)直十萬者充衙前,數(shù)年之后,十萬者盡,則九萬者必當之矣?!?/p>
(2).假設(shè)連詞。即使,縱然?!顿Y治通鑒·晉成帝咸和三年》:“ 劉曜 雖東征,其子 胤 守 長安 ,未易輕也。借使小有所獲,彼若釋東方之圖,還與我校;禍難之期,未可量也?!?宋 蘇軾 《司馬溫公行狀》:“臣疎賤,在闕門之外,朝廷之事不能盡知;借使聞之道路,又不知其虛實也?!薄对贰な雷婕o六》:“借使 似道 實輕汝曹,特 似道 一人之過耳,且汝主何負焉。正如所言,則 似道 之輕汝也固宜?!?/p>
知方
(1).知禮法。語本《論語·先進》:“可使有勇,且知方也。” 劉寶楠 正義引 鄭玄 曰:“方,禮法也?!薄逗鬂h書·桓譚傳》:“天下知方,而獄無怨濫矣?!?宋 葉適 《胡崇禮墓志銘》:“生而知方,學而蹈道,識當成身,豈限常報!” 孫中山 《大總統(tǒng)告海陸軍士文》:“凡此攻城克敵之豐功,皆吾將士有勇知方之表證?!?/p>
(2).謂知道正確的行為方向?!盾髯印ぞ馈罚骸吧匈t使能,ze{1~1}民知方?!?王先謙 集解:“知方,皆知所向?!?/p>
生嗔
生氣;發(fā)怒。 元 楊梓 《敬德不伏老》第一折:“休論我性不容人,拳打了讒臣,恁般生嗔?!薄段饔斡洝返谖宥兀骸斑@壁廂 哪吒太子 生嗔, 火德星君 發(fā)狠?!薄都t樓夢》第八九回:“ 寳玉 欲將實言安慰,又恐 黛玉 生嗔,反添病癥?!?郭沫若 《落葉·第三二信》:“我是時常看成自己一樣,有時放肆一回,有時又執(zhí)拗一下,有時無端地生嗔?!?/p>
辛棄疾名句,有以事來請者俲康節(jié)體作詩以答之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