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廖行之《挽諳宣教秉二首》:
銘旌搖曳淚沾巾,為惜賢才生死分。
樂道喜陪今漫道,高文誰與共論文。
西湘岸腳送霜雨,明月嶺頭留暮云。
有子登科真不朽,它年勛鼎慰嚴(yán)君。
注釋參考
銘旌
豎在靈柩前標(biāo)志死者官職和姓名的旗幡。多用絳帛粉書。品官則借銜題寫曰某官某公之柩,士或平民則稱顯考顯妣。另紙書題者姓名粘于旌下。大斂后,以竹杠懸之依靈右。葬時取下加于柩上?!吨芏Y·春官·司?!罚骸按髥?,共銘旌?!?唐 李白 《上留田行》:“昔之弟死兄不葬,他人於此舉銘旌?!?清 蔣士銓 《臨川夢·哱叛》:“銘旌字,誰結(jié)個靈堂掛?” 郭沫若 《滿江紅·天外人歸》詞:“高樹銘旌三叩首,跪參導(dǎo)彈孤哀樣?!?/p>
搖曳
搖曳 (yáoyè) 晃蕩;飄蕩 flicker;sway 搖曳的燭光 住宅角落處的竹枝在晚風(fēng)輕微吹拂下緩緩搖曳 逍遙 free and unfettered沾巾
沾濕手巾。形容落淚之多。 漢 張衡 《四愁詩》:“我所思兮在 雁門 ,欲往從之雪紛紛,側(cè)身北望涕沾巾?!?唐 黃滔 《司直陳公墓志銘》:“愚沾巾宿草,無媿抽毫?!?清 汪懋麟 《朝采投詩慰余秋懷迭韻為答》:“涼雨何分舊與新,每逢搖落欲沾巾?!?/p>
賢才
亦作“ 賢材 ”。才智出眾的人。《書·咸有一德》:“仕官惟賢材,左右惟其人?!薄墩撜Z·子路》:“ 仲弓 為 季氏 宰,問政。子曰:‘先有司,赦小過,舉賢才?!?劉寶楠 正義:“賢才,謂才之賢者?!薄稌x書·劉弘傳》:“ 弘 乃給其田種糧食,擢其賢才,隨資敍用?!?宋 蘇軾 《應(yīng)詔論四事狀》:“忠言有壅而未達(dá),賢材有抑而未用。”《清史稿·睿忠親王多爾袞傳》:“令戒飭官吏,網(wǎng)羅賢才,收恤都市貧民。” 章炳麟 《辨詩》:“至於哀窈窕,思賢材,言辭溫厚,而蹈厲之氣存焉?!?/p>
生死
生死 (shēng-sǐ) 生存和死亡 life and death 生死攸關(guān)的問題 預(yù)言命運的 fatal 他認(rèn)為什么時候死是在生死簿上早就注定的廖行之名句,挽諳宣教秉二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