既令民免政之虎,又民民除虎之苦,四境之民歌且舞
出自宋代劉宰《殺虎行謝宜興趙大夫惠虎皮虎臘虎睛》:
君不見陽羨周將軍,射殺南山白額虎,千古萬古聲流聞。
又不見宜興趙大夫,南山三十有六虎,令行殺取無復(fù)馀。
一虎昔何少,三十六虎今何多。
虎多人不患,所患政之苛。
苛政減人門,猛虎戕人命。
擇禍莫若輕,泰山之人論已定。
大夫性高明,下令走風(fēng)雨。
所知在田里,了不見臺(tái)府。
既令民免政之虎,又民民除虎之苦,四境之民歌且舞。
或云殺虎太傷和,胡不令渠自渡河。
我聞此言笑且呵,大夫尤民尤,豈必限吾士。
不然鄰國(guó)以為壑,信也白圭愈于禹。
古陽羨,今宜興。
大夫邑之主,將軍邑之民。
主賓多寡事不同,千古萬古同清芬。
注釋參考
民民
眾多的樣子。民,通“ 緜 ”?!对?shī)·周頌·載芟》“緜緜其麃” 唐 陸德明 釋文:“《韓詩(shī)》作‘民民其麃’。” 馬瑞辰 通釋:“緜與民雙聲,故二字 毛 韓 通用?!?/p>
四境
四境 (sìjìng) 四周的邊境;國(guó)境 borders 起視四境,而秦兵又至矣。—— 宋· 蘇洵《六國(guó)論》民歌
民歌 (míngē) 起源于或流傳于一個(gè)國(guó)家或地區(qū)的老百姓中間并成為他們獨(dú)特文化一部分的歌曲 ballad;folk song劉宰名句,殺虎行謝宜興趙大夫惠虎皮虎臘虎睛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10光影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