徑當還笏歸,奚俟揲蓍卜
出自宋代劉克莊《十一月二日至紫極宮誦李白詩及坡谷和篇因念》:
翰林兩仙人,偶來聽鳳竹。
蕭蕭玉千竿,采采綠一掬。
少時負不群,中歲乃見觸。
嗟余長十年,所至戀三宿。
徑當還笏歸,奚俟揲蓍卜。
夜郎與儋耳,老大費往復。
宜州殿其后,路險車又覆。
山中采芝去,舍下炊粱熟。
注釋參考
還笏
(1). 唐高宗 將立 武則天 為后, 褚遂良 諫,帝不聽。 遂良 致笏殿階,叩頭流血曰:“還陛下此笏!”事見《舊唐書·褚遂良傳》。后用以稱堅持原則而不惜棄官。 唐 唐彥謙 《咸通中始聞褚河南歸葬陽翟》詩:“不聽還笏諫,幾覆綴旒祧?!?宋 陸游 《自嘲》詩:“獨立未除還笏氣,餘生猶待闔棺論?!?/p>
(2).致仕,辭官。 宋 劉克莊 《賀新郎·跋唐伯玉奏稿》詞:“古有一言腰相印,誰教他,滿篋嬰鱗疏。還笏退,不回顧。” 元 姚燧 《耶律鈞贈官制》:“固求還笏,難斷抗章?!?/p>
揲蓍
亦稱“ 揲蓍草 ”。數(shù)蓍草。古代問卜的一種方式?!蛾P尹子·八籌》:“古之善揲蓍灼龜者,能於今中示古,古中示今?!?元 鄭光祖 《倩女離魂》第一折:“從今后只合題恨寫芭蕉,不索占夢揲蓍草?!薄都t樓夢》第一○二回:“揲蓍也不大明白,除非用‘大六壬’才斷的準?!眳㈤?宋 朱熹 《筮儀》。
劉克莊名句,十一月二日至紫極宮誦李白詩及坡谷和篇因念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