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朝趙文《鶯啼序》
東風(fēng)何許紅紫,又匆匆吹去。最堪惜、九十春光,一半情緒聽雨。到昨日、看花去處,如今盡是相思樹。倚斜陽脈脈,多情燕子能語。自怪情懷,近日頓懶,憶劉郎前度。斷橋外、小院重簾,那人正柳邊住。問章臺、青青在否。芳信隔、□魂無據(jù)。想行人,折盡柔條,滾愁成絮。閑將杯酒,苦勸羲和,攬轡更少駐。怎忍把、芳菲容易委路。春還倒轉(zhuǎn)歸來,為君起舞。寸腸萬恨,何人共說,十年暗灑銅仙淚,是當(dāng)時、滴滴金盤露。思量萬事成空,只有初心,英英未化為土。浮生似客,春不憐人,人更憐春暮。君不見、青樓朱閣,舞女歌童,零落山丘,便房幽戶。長門詞賦,沈香樂府,悠悠誰是知音者,且綠陰多處修花譜。殷勤更倩啼鶯,傳語風(fēng)光,後期莫誤。
注釋參考
昨日
昨日 (zuórì) 昨天 yesterday看花
唐 時舉進(jìn)士及第者有在 長安 城中看花的風(fēng)俗。 唐 劉禹錫 《元和十一年自郎州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》詩:“紫陌紅塵拂面來,無人不道看花回。” 宋 錢易 《南部新書》甲:“ 施肩吾 與 趙嘏 同年不睦, 嘏 舊失一目,以假珠代其精。故 施 嘲之曰:‘二十九人同及第,五十七隻眼看花?!?明 陳汝元 《金蓮記·郊遇》:“愿借酒杯,預(yù)賀看花之喜。”
去處
去處 (qùchù) 所去的地方 whereabouts;place to go 有誰知道他的去處 場所;地方 place 這是一個風(fēng)景優(yōu)美的去處如今
如今 (rújīn) 在這些日子里;現(xiàn)在,當(dāng)今 nowadays;now 如今人方為刀俎,我為魚肉,何辭為?——《史記·項(xiàng)羽本紀(jì)》 如今咱們山村也有了自己的大學(xué)生盡是
盡是 (jìnshì) 到處是,很多很多 full of 這兒盡是石頭相思樹
相傳為 戰(zhàn)國 宋康王 的舍人 韓憑 和他的妻子 何氏 所化生。據(jù) 晉 干寶 《搜神記》卷十一載, 宋康王 舍人 韓憑 妻 何氏 貌美, 康王 奪之,并囚 憑 。 憑 zi{1-1}殺, 何 投臺而死,遺書愿以尸骨賜 憑 合葬。王怒,弗聽,使里人埋之,兩墳相望。不久,二冢之端各生大梓木,屈體相就,根交于下,枝錯于上。又有鴛鴦雌雄各一,常棲樹上,交頸悲鳴。 宋 人哀之,遂號其木曰“相思樹”。后因以象征忠貞不渝的愛情。 唐 王建 《春詞》:“庭中并種相思樹,夜夜還棲雙鳳凰?!?唐 黃損 《鷓鴣》詩:“而今世上多離別,莫向相思樹下啼?!?/p>
趙文名句,鶯啼序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