仙來紅燭下,花發(fā)彩毫端
出自唐代王良士《奉陪武相公西亭夜宴陸郎中》:
芳?xì)庖u猗蘭,青云展舊歡。
仙來紅燭下,花發(fā)彩毫端。
海岳期方遠(yuǎn),松筠歲正寒。
仍聞言贈處,一字重瑯玕。
注釋參考
紅燭
①紅色的蠟燭。多用于喜慶:壽星像前,點(diǎn)著一對紅燭|洞房內(nèi),紅燭高燒。 ②詩集。聞一多作。1923年出版。初版本收六十二首。人民文學(xué)出版社1981年版收一百零三首。題材廣泛,內(nèi)容豐富,或抒發(fā)詩人的愛國之情,或批判封建統(tǒng)治下的黑暗,或反映勞動人民的苦難,或描繪自然的美景。構(gòu)思精巧,想像奇新,語言形象生動。彩毫
畫筆;彩筆。亦指絢麗的文筆。 唐 溫庭筠 《塞寒行》:“彩毫一畫竟何榮,空使青樓淚成血?!?宋 晏殊 《胡搗練》詞:“誰把彩毫描得,免恁輕拋擲。” 清 袁于令 《西樓記·私契》:“研朱露,蘸彩毫。這新詞全費(fèi)敲?!眳⒁姟?彩筆 ”。
猶綵筆。 唐 黃滔 《喜侯舍人蜀中新命》詩之一:“五色綵毫裁鳳詔,九重天子豁龍顏。”參見“ 綵筆 ”。
王良士名句,奉陪武相公西亭夜宴陸郎中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