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趙蕃《送唐信州》:
立朝因事去,治郡乞身歸。
世議無公是,人情有獨非。
陶潛深避俗,張翰早知幾。
試問還家樂,娛親只采衣。
注釋參考
潛深
亦作“潛深”。1.深刻?!俄n詩外傳》卷二:“血氣剛強,則務(wù)之以調(diào)和;智慮潛深,則一之以易諒。”
(2).幽深隱蔽?!逗鬂h書·張衡傳》:“經(jīng)重陰乎寂寞兮,愍墳羊之潛深。”《文選·左思<吳都賦>》“精曜潛穎” 唐 李善 注:“潛穎,謂潛深而有光穎。”
避俗
(1).避世隱居。 唐 楊憑 《千葉桃花》詩:“若教避俗 秦 人見,知向河源舊侶夸。” 元 盧摯 《淵明歸來圖》詩:“亡 秦 扶 漢 聲隆隆, 淵明 初非避俗翁?!?清 李漁 《聞過樓》第二回:“這一所住宅,也是個有趣的朋友起在這邊避俗的。”
(2).指出家。 清 李漁 《奈何天·伙醋》:“我和你避俗以來,光陰迅速,不覺已是一載有餘?!?/p>
(3).舍棄舊俗。參見“ 避俗趨新 ”。
早知
早知 (zǎozhī) 對未來事件能超常預(yù)知的現(xiàn)象 precognition趙蕃名句,送唐信州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