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孔武仲《題光山驛壁》:
跨縣連州幾疊山,為君題作小潼關(guān)。
江湖不得長耕釣,塵土別為屢往還。
漸入長效趨坦蕩,卻從平地望孱顏。
何當(dāng)輕騎重登險,指點(diǎn)湓城夕照間。
注釋參考
連州
(1).一州又一州?!稘h書·王莽傳下》:“盜賊始發(fā),其原甚微……朝廷忽略,不輒督責(zé),遂至延曼連州?!?/p>
(2).州名。 隋 置州,以州西南有 黃連嶺 而名。 唐 轄境相當(dāng)今 廣東省 連縣 、 連南縣 、 陽山縣 等地。 元 升為路,尋復(fù)舊。 明 清 皆屬 廣州府 。1911年廢,改本州為縣,屬 廣東省 。 唐 韓愈 《送惠師》詩:“自來 連州 寺,曾未造城闉?!?清 宋翔鳳 《題<寶慶圖經(jīng)形勢疆域篇>》詩之三:“八排在 連州 ,羣 傜 所巢穴?!?/p>
(3).州名。今 四川省 筠連縣 一帶。《新唐書·地理志七下》:“ 連州 ,縣六: 當(dāng)為 、 都寧 、 邏游 、 羅龍 、 加平 、 清坎 。” 清 顧祖禹 《讀史方輿紀(jì)要·四川五·遵義府》:“ 筠連縣 ,本 夜郎 屬境, 唐 置羈縻 筠 連 二州,屬 戎州都督府 。 宋 因之。 元 并為 筠連州 ,屬 永寧路 。 明 初降州為縣?!?/p>
作小
做小。謂與人作妾。
潼關(guān)
關(guān)隘名。古稱 桃林塞 。 東漢 時設(shè) 潼關(guān) ,故址在今 陜西省 潼關(guān)縣 東南,處 陜西 、 山西 、 河南 三省要沖,素稱險要。 北魏 酈道元 《水經(jīng)注·河水四》:“ 河 在 關(guān) 內(nèi),南流,潼激關(guān)山,因謂之 潼關(guān) ?!?唐 杜甫 《北征》詩:“ 潼關(guān) 百萬師,往者散何卒?!?姚雪垠 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四章:“只要明天從 潼關(guān) 附近沖過去,到了 河南 ,官兵就再也包圍不住咱們啦?!?/p>
孔武仲名句,題光山驛壁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