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元代周權(quán)《接竹引泉》:
蒼潤隱石脈,幽源迸山椒。
連筒入云竇,勢接河漢遙。
引茲一線秋,高下穿林梢。
聯(lián)絡(luò)裊相拄,旋折不辭勞。
挽之歸我廬,晴雨注屋茅。
乍窒或細(xì)細(xì),久續(xù)俄嘈嘈。
空階落琴筑,虛甕鳴鈞韶。
盥浥足自潔,心跡良已超。
固無鼎釜珍,頗煮溪澗毛。
未能學(xué)許由,厭喧解風(fēng)瓢。
注釋參考
連筒
亦作“ 連筩 ”。1.以竹筒縛于水車,旋轉(zhuǎn)而引水。 唐 杜甫 《春水》詩:“接縷垂芳餌,連筒灌小園。” 仇兆鰲 注:“ 李實(shí) 曰: 川 中水車如紡車,以細(xì)竹為之,車骨之末,縛以竹筒,旋轉(zhuǎn)時(shí)低則舀水,高則瀉水,故曰‘連筒灌小園’。若 夔州府 修水筒,則引山泉者?!?清 顧祿 《桐橋倚棹錄·山水》:“石梁,俗呼雙吊桶,在 劍池 上,寺僧汲水處也……連筩稱深汲,惠澤遍下土?!?/p>
(2).鑿?fù)ù笾裰?jié),使頭尾相接而汲引泉水。 宋 蘇軾 《獨(dú)游富陽普照寺》詩:“連筒春水遠(yuǎn),出谷晚鐘疎。” 元 王禎 《農(nóng)書》卷十八:“連筒,以竹通水也,凡所居相離水泉頗遠(yuǎn),不便汲用,乃取大竹,內(nèi)通其節(jié),令本末相續(xù),連延不斷,閣之平地,或架越澗谷,引水而至?!?元 黃鎮(zhèn)成 《南山紫云山居》詩之三:“接板橋橫澗,連筒水入廚?!?/p>
(3).釣筒。系于釣繩上的浮筒。 宋 戴復(fù)古 《江濱曉步》詩:“求魚看下連筒釣,乞火聽敲隣舍門?!?清 彭孫貽 《和諸家煙雨樓詩》之四:“酒酣獨(dú)抱漁竿臥,罷釣連筒捲落花。” 清 顧光 《冰鮮行》:“誰憐白小亦羣命,雪融冰結(jié)交連筩?!?/p>
云竇
云氣出沒的山洞。 南朝 宋 鮑照 《登廬山》詩之一:“松磴上迷密,云竇下縱橫?!?唐 馬戴 《山行偶作》詩:“石門斜月入,云竇暗泉通。” 前蜀 韋莊 《宿山家》詩:“山行侵夜到,云竇一星燈。” 元 周權(quán) 《接竹引泉》詩:“連筒入云竇,勢接河漢遙。”
河漢
河漢 (héhàn) 銀河 the Milky Way 比喻浮夸而不可信的空話,轉(zhuǎn)指不相信或忽視 empty talk 吾驚怖其言,猶河漢而無極也。——《莊子·逍遙游》周權(quán)名句,接竹引泉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