薦書聞道交宸幾,尺一封泥合錫還
出自宋代周必大《和龍舒兄春日出郊韻》:
庭束蒲鞭吏晝閑,禽聲人語兩關(guān)關(guān)。
郊坰戎隊穿花里,阡陌兒童戲雉間。
禪語屢題投子寺,仁風(fēng)常滿皖公山。
薦書聞道交宸幾,尺一封泥合錫還。
注釋參考
薦書
推薦人的文書或信件。 唐 王建 《別李贊侍御》詩:“薦書自入無消息,賣盡寒衣卻出城。” 宋 曾鞏 《上歐陽學(xué)士第二書》:“今雖羣進於有司,與眾人偕下,名字不列於薦書,不得比數(shù)於下士,以望主上之休光?!薄都t樓夢》第九二回:“還有一封薦書托我吹噓吹噓?!?/p>
聞道
(1).領(lǐng)會某種道理。《論語·里仁》:“朝聞道,夕死可矣?!?唐 韓愈 《師說》:“聞道有先后,術(shù)業(yè)有專攻?!?明 李贄 《卓吾論略》:“吾父子儻亦聞道於此,雖萬里可也?!?/p>
(2).聽說。 唐 杜甫 《秋興》詩之四:“聞道 長安 似弈棋,百年世事不勝悲。” 元 秦簡夫 《趙禮讓肥》第二折:“豈不聞道是哀哀父母劬勞?!?李木庵 《東山吟》:“聞道時危黨錮急,傷心不許問家國?!?/p>
尺一
(1).亦稱“ 尺一牘 ”、“ 尺一板 ”。古時詔板長一尺一寸,故稱天子的詔書為“尺一”。《漢書·匈奴傳上》:“ 漢 遺 單于 書,以尺一牘,辭曰:‘皇帝敬問 匈奴 大單于無恙’,所以遺物及言語云云。”《東觀漢記·楊政傳》:“ 政 師事博士 范升 。 建武 中, 升 為太常丞,為去妻所誣告,坐事繫獄,當(dāng)伏重罪…… 政 涕泣求哀,上即尺一出 升 ?!薄逗鬂h書·陳蕃傳》:“陛下宜採求失得,擇從忠善。尺一選舉,委尚書三公。” 李賢 注:“尺一,謂板長尺一,以寫詔書也?!薄逗鬂h書·輿服志下》“乘輿黃赤綬” 劉昭 注引 漢 衛(wèi)宏 《漢舊儀》:“璽皆以 武都 紫泥封,青囊白素里,兩端無縫,尺一板中約署?!?宋 陳與義 《遙碧軒作呈使君少隱時欲赴召》詩:“我本山中人,尺一喚起趨埃塵?!?清 顧炎武 《贈孫徵君奇逢》詩:“明廷來尺一,空谷賁蒲輪?!?/p>
(2).指書信?!豆沤裥≌f·趙伯昇茶肆遇仁宗》:“多謝貴人脩尺一,西山制置逕相投。” 清 方文 《訪吳錦雯不遇留此》詩之一:“板扉深巷掩,霉雨暮天寒。尺一授童女,歸時抆淚看?!?/p>
封泥
(1).謂用泥封緘文書。古代文書囊笥外加繩捆扎,在繩結(jié)處以膠泥加封,上蓋鈐印,以防泄密、失竊。也有將簡牘盛于囊內(nèi),在囊外系繩封泥者。盛行于 秦 漢 ?!逗鬂h書·百官志三》:“守宮令一人,六百石。本注曰:主御紙筆墨,及尚書財用諸物及封泥?!?唐 李林甫 《嵩陽觀圣德感應(yīng)頌》:“目對封泥,手連印署?!?王國維 《<齊魯封泥集存序>》:“竊謂封泥之物,與古璽相表里,而官印之種類,較古璽印為尤伙,其足以考正古代官制地理者,為用至大?!?清 末以來,此項遺物發(fā)現(xiàn)甚多。參閱 清 吳式芬 陳介祺 《封泥考略》, 清 劉鶚 《鐵云藏封泥》, 周明泰 《續(xù)封泥考略》、《再續(xù)封泥考略》, 王國維 《齊魯封泥集存》, 馬衡 《封泥存真》。
(2).《后漢書·隗囂傳》:“ 元 ( 王元 )請以一丸泥為大王東封 函谷關(guān) ,此萬世一時也?!贝酥^守關(guān)如封泥,后因以“封泥”喻據(jù)守雄關(guān)。 唐太宗 《入潼關(guān)》詩:“棄襦懷遠志,封泥負壯情?!?/p>
周必大名句,和龍舒兄春日出郊韻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