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馬廷鸞《余氏心暉堂》:
客從銀山來,遺我驪龍珠。
高文偉大冊,至寶耀室隅。
一讀心為眩,再讀目為盱。
夫記者為誰,潁封人之徒。
人生天地間,母懷靡知愚。
至恩嗟莫報,大節(jié)尤可吁。
柏舟諒人只,蓼莪生子劬。
所以茅季偉,雞半饌設(shè)腴。
所以王休證,魚雙甘旨需。
此理有俱有,此心無息無。
兒寒衣蘆花,母在足欣娛。
兒罪履中野,終憐自噫嗚。
高高心暉堂,申旦所依于。
儼然其若存,何可離須臾。
我吟方區(qū)區(qū),我步方于于。
起看物所性,因悟理不誣。
懷哉反哺者,城頭尾畢逋。
注釋參考
履中
(1).躬行中庸之道。 漢 劉向 《說苑·修文》:“彼 舜 以匹夫,積正合仁,履中行善,而卒以興?!?漢 焦贛 《易林·蠱之兌》:“含和履中,國無災(zāi)殃?!?/p>
(2).猶居中。謂踐祚。 漢 焦贛 《易林·大有之坎》:“天地九重, 堯 舜 履中。正冠垂裳,宇宙平康。”
噫嗚
(1).感慨悲嘆貌。《后漢書·袁安傳》:“ 安 以天子幼弱,外戚擅權(quán),每朝會進(jìn)見,及與公卿言國家事,未嘗不噫嗚流涕?!?李賢 注:“嘆傷之貌也?!?/p>
(2).怒叱聲。 宋 陸游 《感秋》詩:“噫嗚怒眥裂,憤激悲涕潸?!?/p>
馬廷鸞名句,余氏心暉堂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3柴柴盒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