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元代譚處端《酹江月》:
一靈真性,又因何、漾入凡胎塵域。
迤染浮華貪愛戀,展轉(zhuǎn)昏迷真跡。
曠劫難逃,如今又錯,罪孽重重積。
本來模樣,怎生分解尋覓。
須屏視聽雙泯,舍情云水,物外搜玄理。
寂寞孤清趣妙有,豈顧形軀瘦役。
捉住風飚,玲瓏輝煥,默默烹金液。
神丹昭著,死生煩惱寧息。
注釋參考
寂寞
寂寞 (jìmò) 冷清孤單;清靜 solitary;lonely;lonesome 寂寞難耐 靜寂無聲 deadly still清趣
清趣 (qīngqù) 清雅的意趣 elegant taste 山水盆景,殊有清趣妙有
(1).道家指超乎“有”和“無”以上的原始存在。《文選·孫綽<游天臺山賦>》:“太虛遼廓而無閡,運自然之妙有?!?李善 注:“妙有謂一也。言大道運彼自然之妙一,而生萬物也……《老子》曰:‘道生一?!?王弼 曰:‘一,數(shù)之始而物之極也?!^之為妙有者,欲言有,不見其形,則非有,故謂之妙;欲言其無,物由之以生,則非無,故謂之有也。斯乃無中之有,謂之妙有也?!?唐 李白 《九華山聯(lián)句》:“妙有分二氣,靈山開九華。”
(2).佛教指非有之有。與非空之空的“真空”相對。 南朝 梁 蕭統(tǒng) 《令旨解法身義》:“寄以名相,故説妙有,理絶名相,何妙何有。”《景德傳燈錄·荷澤大師<顯宗紀>》:“湛然常寂,應用無方,用而???,空而常用。用而不有,即是真空;空而不無,便成妙有?!?/p>
豈顧
猶何必?!洞蟠鞫Y記·禮察》:“若夫慶賞以勸善,刑罰以懲惡,先王執(zhí)此之正,堅如金石;行此之信,順如四時。處此之功,無私如天地爾,豈顧不用哉?”《史記·張耳陳馀列傳論》:“然 張耳 、 陳餘 始居約時,相然信以死,豈顧問哉。及據(jù)國爭權(quán),卒相滅亡,何鄉(xiāng)者相慕用之誠,后相倍之戾也!豈非以勢利交哉?”
形軀
身體,軀殼?!肚f子·達生》:“汝得全而形軀,具而九竅,無中道夭於聾盲跛蹇而比於人數(shù),亦幸矣?!?三國 魏 阮籍 《答伏義書》:“徒寄形軀於斯域,何精神之可察?” 明 李東陽 《九日柬敷五》詩:“茂林對修竹,足以寧形軀?!?/p>
譚處端名句,酹江月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