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文同《峰鐵峽》:
東風(fēng)吹空力何短,三月隴山全未暖。
文法奸酋引騎兵,飛隨銀鶻弓刀滿。
霜矛雪甲寒如水,候卒何由知首尾。
君不見峰鐵峽頭云色死,一過蕭然五十里。
注釋參考
霜矛
明亮鋒利的矛。 唐 李德裕 《陽給事》詩:“數(shù)仞城既毀,萬夫心莫留,跳身入飛鏇,免胄臨霜矛?!?宋 文同 《峰鐵峽》詩:“霜矛雪甲寒如水,候卒何由知首尾?!?明 夏完淳 《大哀賦》序:“黃旗紫蓋,雪戟霜矛?!?/p>
候卒
(1).軍中巡夜的士兵。 唐 柳宗元 《段太尉逸事狀》:“ 晞 不解衣,戒候卒擊柝衛(wèi)太尉?!?/p>
(2).侍候長官的士兵。 宋 陸游 《老學(xué)庵筆記》卷三:“ 師説 忽叱候卒退曰:‘此神御殿也!’”
何由
亦作“ 何繇 ”。1.從何處,從什么途徑?!冻o·天問》:“上下未形,何由考之?” 漢 王褒 《四子講德論》:“僕雖嚚頑,愿從足下。雖然,何由而自達(dá)哉!” 唐 王昌齡 《送韋十二兵曹》詩:“出處兩不合,忠貞何由伸?” 宋 蔡絛 《鐵圍山叢談》卷六:“ 晉 張華 有鸚鵡,每出還,輒説僮僕好惡。一日,寂無言; 華 問其故,曰:‘被禁在甕中,何繇得知?’” 魯迅 《野草·墓碣文》:“痛定之后,徐徐食之。然其心已陳舊,本味又何由知?”
(2).怎能。 南朝 宋 謝靈運(yùn) 《石門新營所住四面高山迴溪石瀨修竹茂林》詩:“美人游不還,佳期何由敦?”《宋書·沉慶之傳》:“治國譬如治家,耕當(dāng)問奴,織當(dāng)訪婢。陛下今欲伐國,而與白面書生輩謀之,事何由成?” 明 劉基 《次韻和脫因宗道感興》詩之三:“路遠(yuǎn)無羽翼,何由得飛還?”《醒世恒言·李玉英獄中訟冤》:“稍加責(zé)罰,此輩就到家主面前輕事重報(bào),説你怎地凌虐。妹夫必然著意防范,何繇除得?”
(3).因何。 清 姚衡 《寒秀草堂筆記》卷三:“有云 太倉 王宮詹 ,藏 宋 搨《十三行》,一字無損。然與《玉版》對觀,無少差,信為《玉版》未損時(shí)之拓也。何由落水,以致剝漶?或造物忌之邪?”
首尾
首尾 (shǒuwěi) 事情的開頭和結(jié)尾,事物的前面和后面 the beginning and the end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。——明· 魏學(xué)洢《核舟記》 事情從開始到結(jié)束 from beginning to end 首尾歷時(shí)三年 勾結(jié);有某種關(guān)系 collude with 共相首尾 原來縣吏是與西門慶有首尾的?!端疂G傳》 也指男女私情 你既與那婦人沒甚首尾,卻如何與他同行同宿。——《京本通俗小說·錯(cuò)斬崔寧》 真實(shí)情況 reality 誰知他賊人膽虛,只當(dāng)鴛鴦已看見他的首尾了,生恐叫喊起來使眾人知覺更不好?!都t樓夢》 底細(xì);關(guān)健 the ins and outs(of a matter);key 此乃是武侯八陣圖;藏了首尾,人皆不曉?!端疂G傳》文同名句,峰鐵峽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疏影——— 張炎〔宋代〕
- 憶送雙鵝懷玉作長生鵝——— 王洋〔宋代〕
- 朝中措(慶友人·八月十三)——— 菊翁〔宋代〕
- 琴調(diào)相思引·送范殿監(jiān)——— 賀鑄〔宋代〕
- 寄樞密富丈——— 李彌遜〔宋代〕
- 搗衣——— 沈宇〔唐代〕
- 臘月二日攜家城東觀梅夜歸——— 張栻〔宋代〕
- 春社日祀事既畢轎中得三絕——— 魏了翁〔宋代〕
- 中和節(jié)日步東園三首——— 楊萬里〔宋代〕
- 乙卯重九——— 陸游〔宋代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