錢塘潮來聲驚天,金陵潮來聲寂然
出自宋代楊萬里《秋浦登舟,阻風(fēng)泊池口》:
牛眼化蝶化未成,夢中澒洞發(fā)大聲。
軍鼙雷鼓百千面,援桴齊下作一鳴。
起來推窗無一物,海潮打入齊山窟。
數(shù)洲翻覆相蕩摩,四山動搖皆突兀。
錢塘潮來聲驚天,金陵潮來聲寂然。
此去金陵一千里,郡得潮聲來到此。
長年三老笑復(fù)嘲,云是波聲不是潮。
清溪波頭高過屋,大江波頭發(fā)日轂。
清溪去江一步地,大江可望不可至。
北風(fēng)向晚動地來,跳出銀峰萬萬堆。
儂船莫管行不得,且看銀峰永今夕。
注釋參考
錢塘潮
世界著名的大潮之一。因杭州灣和錢塘江口狀如喇叭形,自外向內(nèi)急劇收縮,加上深度變淺,形成巨大涌潮,最大潮差達(dá)89米(澉浦)。農(nóng)歷八月十八日前后最為壯觀。浙江海寧鹽官為觀潮勝地。
驚天
形容聲勢浩大。 清 張問陶 《下新灘》詩:“十丈懸流萬堆雪,驚天如看 廣陵 潮?!?蕭紅 《橋·離去》:“白色的潮呵!驚天的潮呵!拍上紅日去了!”
金陵
(1).古邑名。今 南京市 的別稱。 戰(zhàn)國 楚威王 七年(公元前333年)滅 越 后在今 南京市 清涼山 ( 石城山 )設(shè) 金陵邑 。 南朝 齊 謝朓 《鼓吹曲·入朝曲》:“ 江 南佳麗地, 金陵 帝王州?!?唐 李白 《金陵歌送別范宣》:“ 金陵 昔時何壯哉!,席卷英豪天下來?!?/p>
(2).中晚 唐 人常以指 潤州 (今 江蘇省 鎮(zhèn)江市 )。 唐 李紳 《宿瓜州》詩:“煙昏水郭津亭晚,迴望 金陵 若動搖?!?唐 杜牧 《杜秋娘》詩序:“ 杜秋 , 金陵 女也。” 馮集梧 注:“…… 唐 人謂 京口 亦曰 金陵 。” 宋 王楙 《野客叢書·北固甘羅》:“ 趙璘 《因話録》言 李勉 至 金陵 ,屢讚 招隱寺 標(biāo)致。蓋時人稱 京口 亦曰 金陵 ?!?/p>
(3). 北魏 拓跋珪 陵墓。在今 內(nèi)蒙古自治區(qū)和林格爾縣 ,故 盛樂城 西北?!段簳ぬ婕o(jì)》:“ 永興 二年九月甲寅,上諡 宣武皇帝 ,葬於 盛樂 金陵 ?!?/p>
(4).指 四川 銅陵山 。 唐 王勃 《為人與蜀城父老書》:“山分玉字,水向 金陵 ?!?蔣清翊 注引《后漢書·公孫述傳》注:“ 蜀 有 銅陵山 ?!?/p>
寂然
寂然 (jìrán) 肅靜的樣子 silent;quiet 全場寂然楊萬里名句,秋浦登舟,阻風(fēng)泊池口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