旗尾飄所山燒裂,馬蹄騰踏塞塵昏
出自宋代司馬光《御宴送李宣徽知真定計口號》:
匈奴舊畏李將軍,今日重來幾代孫。
旗尾飄所山燒裂,馬蹄騰踏塞塵昏。
降王稽顙朝南闕,天子垂衣御北門。
幕府事閑刁斗靜,碧潭佳景日開樽。
注釋參考
旗尾
旗幟的尾端。 唐 杜甫 《奉和嚴中丞西城晚眺》:“旗尾交龍會,樓頭燕雀馴?!?唐 劉禹錫 《飛鳶操》:“旗尾飄揚勢漸高,箭頭砉劃聲相似?!?/p>
山燒
猶山火。山中草木焚燒而燃起的火。 唐 賈島 《酬胡遇》詩:“移居見山燒,買樹帶巢烏。” 宋 蘇軾 《東坡志林·游白水書付過》:“暮歸,倒行,觀山燒,火甚?!?/p>
馬蹄
[horse's hoof] 馬的蹄子
詳細解釋亦作“ 馬蹏 ”。1.馬的蹄子?!肚f子·馬蹄》:“馬蹄可以踐霜雪,毛可以御風(fēng)寒?!?唐 杜甫 《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嚴鄭公》詩之三:“書簽藥裹封蛛網(wǎng),野店山橋送馬蹄?!?姚雪垠 《長夜》四:“馬蹄踏上河邊的薄冰,發(fā)出清脆的破裂聲?!?/p>
(2).《莊子》篇名。以“ 伯樂 善治馬”為殘害“馬之真性”等比喻,抨擊儒家提倡仁義禮樂為桎梏“民性”,要求回到自然狀態(tài)。后遂以指聽其自然。 唐 杜甫 《秋野》詩之二:“薄俗防人面,全身學(xué)馬蹄?!?宋 葉夢得 《懷西山》詩:“外物委蟲臂,全生思馬蹄?!?/p>
(3).指箭靶。 三國 魏 曹丕 《典論·自敘》:“執(zhí)事未覩夫項發(fā)口縱,俯馬蹄而仰月支也?!?三國 魏 邯鄲淳 《藝經(jīng)·馬射》:“馬射左邊為月支二枚,馬蹄三枚也?!币隇樯浼记伞?/p>
(4).馬蹄狀的硯臺名。 宋 高似孫 《硯箋·硯圖》:“曲水、八稜、四直、蓮葉、蟾、馬蹄?!?/p>
(5).馬蹄金。 明 沉德符 《野獲編·玩具·新安制墨》:“ 宋徽宗 以蘇合油溲煙為墨,后 金章宗 購之,黃金一斤纔得一兩……近代惟 新安 羅龍文 所作,價踰拱璧,即一兩博馬蹏一斤,亦未必得真者,蓋墨之能事畢矣?!?/p>
(6).沉香的別名。 明 李時珍 《本草綱目·木一·沉香》﹝集解﹞引 蘇恭 曰:“沉香、青桂、雞骨、馬蹄、煎香,同是一樹,出 天竺 諸國?!?/p>
(7).莼菜的別名。 清 李元 《蠕范·物名》:“蓴曰馬蹏?!眳⒁姟?馬蹄草 ”。
(8).方言。荸薺。 孫中山 《行易知難》:“又如現(xiàn)在的農(nóng)業(yè)出品,像甘蔗、糖、花生、馬蹄、生果、五谷等等,每年該有多少。”《人民日報》1990.3.14:“問了北鄉(xiāng)的荷花魚,又問了 黃村 的馬蹄?!?/p>
(9).燒餅名。 老舍 《駱駝祥子》十三:“ 老程 回來了,端著兩大碗甜漿粥,和不知多少馬蹄燒餅與小焦油炸鬼?!?翁偶虹 《北京話舊·貨聲》:“燒餅有吊爐、馬蹄兒、芝麻醬之分?!?/p>
騰踏
亦作“ 騰蹋 ”。1.提起腳踏或踢。 唐 顧況 《險竿歌》:“翻身掛影恣騰蹋,反綰頭髻盤旋風(fēng)。”《資治通鑒·唐則天后神功元年》:“丁卯, 昭德 、 俊臣 同棄市……仇家爭噉 俊臣 之肉,斯須而盡,抉眼剝面,披腹出心,騰蹋成泥。”特指舞蹈的踢腿踏腳。 唐 司空圖 《力疾山下吳村看杏花》詩之五:“熨帖新巾來與裹,猶看騰踏少年場?!?明 陳繼儒 《珍珠船》卷四:“舞有骨塵舞、胡旋舞,俱於小圓毬子上縱橫騰踏,兩足不離毬上。”
(2).指高抬腿行進;奔騰。 唐 王建 《水夫謠》:“夜寒衣溼披短蓑,臆穿足裂忍痛何,到明辛苦無處説,齊聲騰踏牽船出?!?唐 韓愈 《送區(qū)弘南歸》詩:“王都觀闕雙巍巍,騰蹋眾駿事鞍鞿,佩服上色紫與緋,獨子之節(jié)可嗟唏。” 宋 蘇轍 《王詵都尉寶繪堂詞》詩:“騰踏騕褭聯(lián)驌驦,噴振風(fēng)雨馳平岡?!?/p>
(3).飛騰。 宋 蘇舜欽 《頂破二山詩》:“此邑有頂山,下潛子母虯。其子去為雨,以救鄉(xiāng)人憂……歲來省其母,風(fēng)雹六月秋,煙云騰蹋去,不復(fù)經(jīng)月留。”
(4).喻宦途得意。 宋 葉適 《贈巖電隱士》詩:“從來鐘鼎無山林,老去豈復(fù)少年心,若言部位許虧闕,已早騰踏非埋沉?!?/p>
塵昏
塵積昏暗。 唐 朱慶馀 《題開元寺》詩:“長廊畫剝僧形影,石壁塵昏客姓名。” 宋 范成大 《以狨坐覆蒲龕中》詩:“蠹蝕塵昏度幾年,蒙茸依舊軟如綿?!?明 劉基 《夜夜曲》:“故鏡塵昏難遠照,故衣絮敝無新暖?!?/p>
司馬光名句,御宴送李宣徽知真定計口號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