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蘇轍《題張安道樂全堂》:
天命無不全,人事每自傷。
譬如摩尼珠,宛轉(zhuǎn)有余光。
藻飾不能加,塵垢豈有亡。
世人未嘗識,姑射手自將。
我公體自然,率性非勉強(qiáng)。
馳驅(qū)四十年,不入憂患場。
晚歲事蒙養(yǎng),斂退就此堂。
小儒豈知道,宿昔窺門墻。
申屠師無人,無足亦自忘。
如逢鄭執(zhí)政,一笑先生傍。
注釋參考
晚歲
(1).晚年。 唐 杜甫 《羌村》詩之二:“晚歲迫偷生,還家少歡趣?!?宋 葉適 《高令人墓志銘》:“晚歲,三子始育,始有宅居?!?清 沉欽圻 《贈徐元嘆》詩:“晚歲依空門,菴名落木歸本根?!?/p>
(2).歲暮。 隋 孫萬壽 《遠(yuǎn)戍江南寄京邑親友》詩:“晚歲出 函關(guān) ,方春度 京口 。”
(3).謂欠收。喻不得志?!段倪x·曹植<贈徐干>詩》:“良田無晚歲,膏澤多豐年?!?李善 注:“無晚歲、多豐年,喻必榮也。”《北史·楊侃傳》:“親朋勸其出仕, 侃 曰:‘茍有良田,何憂晚歲?但恨無才具耳?!?/p>
蒙養(yǎng)
(1).潛心修養(yǎng)。語本《易·蒙》:“蒙以養(yǎng)正,圣功也?!?孔穎達(dá) 疏:“能以蒙昧隱默,自養(yǎng)正道,乃成至圣之功。”《文物》1963年第4期:“墨之濺筆也以靈,筆之運(yùn)也以神。墨非蒙養(yǎng)不靈,筆非生活不神。能受蒙養(yǎng)之靈而不解生活之神,是有墨而無筆也;能受生活之神而不變蒙養(yǎng)之靈,是有筆而無墨也?!?/p>
(2).教育童蒙。 宋 蘇轍 《題張安道樂全堂》詩:“晚歲事蒙養(yǎng),斂退就此堂?!?清 劉大櫆 《祭張十二郎文》:“孰謂汝方在蒙養(yǎng)也,而忽焉影削,不保其向聚之形。”又如 清 代末年有蒙養(yǎng)院。
斂退
收斂退讓;隱退。 唐 韓愈 《秋懷詩》之五:“斂退就新懦,趨營悼前猛?!?宋 蘇轍 《題張安道樂全堂》詩:“晚歲事蒙養(yǎng),斂退就此堂。” 明 李東陽 《和沉地官時(shí)旸游城西朝天宮韻》:“買田種桑稻,躬耕課奴僮,緬思 太行 愿,斂退真吾宗?!?/p>
就此
(1).就在此地或此時(shí)。《水滸傳》第四九回:“原來這 孫新 ,祖是 瓊州 人氏,軍官子孫。因調(diào)來 登州 駐扎,弟兄就此為家?!薄抖膛陌阁@奇》卷九:“今日正是黃道吉日,就此去罷?!?/p>
(2).從此。 茹志鵑 《高高的白楊樹》:“娘倆住在地主家后面半間披屋里,就此在 張家沖 落了腳。”
蘇轍名句,題張安道樂全堂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