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時受詔擁緹油,曲筆無功苦思抽
出自宋代宋祁《癸酉六月奉詔修耤田記十一月詔罷賦詩》:
三時受詔擁緹油,曲筆無功苦思抽。
不得成書同太史,須知非我異春秋。
空言自合因人廢,殘藁猶應(yīng)蓋瓿留。
歸臥私庭深閣筆,飽嘗雞膳太悠悠。
注釋參考
三時
(1).指春、夏、秋三季農(nóng)作之時?!蹲髠鳌せ腹辍罚骸皾嶔邑S盛,謂其三時不害而民和年豐也?!?杜預(yù) 注:“三時,春、夏、秋。” 唐 元稹 《茅舍》詩:“我欲他郡長,三時務(wù)耕稼?!薄缎绿茣⑹垈鳌罚骸霸副菹聫U百事之用,以廣三時之務(wù),則播植不愆矣?!?/p>
(2).夏至后半個月。 北周 庾信 《奉和夏日應(yīng)令》詩:“五月炎蒸氣,三時刻漏長?!?明 周之玙 《農(nóng)圃六書·占候·五月占》:“夏至后半月為三時,頭時三日,中時五日,三時七日?!?/p>
(3).早、午、晚。 唐 高適 《燕歌行》:“殺氣三時作陣云,寒聲一夜傳刁斗?!?明 劉若愚 《酌中志·大內(nèi)規(guī)制紀略》:“各有佛堂以供香火,三時鐘磬,宛如梵宮?!?清 龔自珍 《尊隱》:“日有三時,一曰蚤時,二曰午時,三曰昏時。”
(4). 印度 分一年為熱、雨、寒三時。 唐 玄奘 《大唐西域記·印度總述》:“ 如來 圣教,歲為三時:正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,熱時也;五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,雨時也;九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,寒時也?!?/p>
(5).佛教謂 釋迦牟尼佛 逝世后,佛法將經(jīng)歷的zheng{1-1}法、像法和末法三大時期。一般認為zheng{1-1}法五百年,像法一千年,末法一萬年。見 南朝 陳 慧思 《立誓愿文》。 唐 窺基 《大乘法苑義林章》卷六:“佛滅度后,法有三時,謂正、像、末。具行教、行、證三,名為zheng{1-1}法;但有教、行,名為像法;有教無餘,名為末法?!?/p>
曲筆
曲筆 (qūbǐ) 古指史官因顧忌而不據(jù)實記載 a distortion of the facts(by an official historian) 南史不曲筆以求存?!逗鬂h書·臧洪書》 寫文章時為了生動而不直接描寫 deliberate digression in writing無功
無功 (wúgōng) 沒有功勞 idle苦思
[think hard;cudgel one's brains] 苦苦地思索
宋祁名句,癸酉六月奉詔修耤田記十一月詔罷賦詩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