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蘇軾《方山子傳》:
方山子,光、黃間隱人也。
少時慕朱家、郭解為人,閭里之俠皆宗之。
稍壯,折節(jié)讀書,欲以此馳騁當世,然終不遇。
晚乃遁于光、黃間,曰岐亭。
庵居蔬食,不與世相聞。
棄車馬,毀冠服,徒步往來山中,人莫識也。
見其所著帽,方聳而高,曰:“此豈古方山冠之遺象乎?”因謂之方山子。
余謫居于黃,過岐亭,適見焉。
曰:“嗚呼!此吾故人陳慥季常也。
何為而在此?”方山子亦矍然,問余所以至此者。
余告之故。
俯而不答,仰而笑,呼余宿其家。
環(huán)堵蕭然,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。
余既聳然異之。
獨念方山子少時,使酒好劍,用財如糞土。
前十九年,余在岐山,見方山子從兩騎,挾二矢,游西山。
鵲起于前,使騎逐而射之,不獲。
方山子怒馬獨出,一發(fā)得之。
因與余馬上論用兵及古今成敗,自謂一世豪士。
今幾日耳,精悍之色猶見于眉間,而豈山中之人哉? 然方山子世有勛閥,當?shù)霉?,使從事于其間,今已顯聞。
而其家在洛陽,園宅壯麗與公侯等。
河北有田,歲得帛千匹,亦足以富樂。
皆棄不取,獨來窮山中,此豈無得而然哉? 余聞光、黃間多異人,往往陽狂垢污,不可得而見。
方山子倘見之歟?
注釋參考
十九
十分之九。謂絕大多數(shù)?!肚f子·寓言》:“寓言十九,重言十七,巵言日出,和以天倪。” 唐 韓愈 《平淮西碑文》:“凡 蔡 卒三萬五千,其不樂為兵,愿歸為農(nóng)者十九,悉縱之?!?曹靖華 《飛花集·憶當年,穿著細事且莫等閑看!》:“如此‘土氣’的穿著,加之滿口土腔,甚至問路,十九都遭到白眼?!?/p>
岐山
山名。在今 陜西省 岐山縣 境。上古稱“岐”?!稌び碡暋罚骸皩?岍 及 岐 ,至于 荊山 。” 孔 傳:“三山皆在 雍州 。”《詩·大雅·緜》:“率西水滸,至于 岐 下?!薄段倪x·張衡<西京賦>》:“ 岐 、 梁 、 汧 、 雍 。” 薛綜 注引《說文》:“ 岐山 在 長安 西 美陽縣 界,山有兩岐,因以名焉。”
方山子
宋 陳慥 的別稱。 宋 蘇軾 《方山子傳》:“ 方山子 , 光 黃 間隱人也……庵居蔬食,不與世相聞,山中人莫識也。見其所著帽方聳而高,曰:‘此豈古方山冠之遺像乎?’因謂之‘方山子’。”
西山
(1).西方的山?!兑住るS》:“王用享于西山?!币隇槿杖胩?。 漢 王粲 《從軍詩》之三:“白日半西山,桑梓有餘暉?!薄段倪x·李密<陳情事表>》:“但以 劉 日薄西山,氣息奄奄。” 李善 注引 揚雄 《反騷》:“臨 汨羅 而自隕兮,恐日薄於西山。”
(2).山名。指 首陽山 。在今 山西省 永濟縣 南。相傳 伯夷 、 叔齊 隱居于此。 晉 陸機 《演連珠》之四八:“是以吞縱之彊不能反蹈海之志,漂櫓之威不能降 西山 之節(jié)?!眳⒁姟?西山餓夫 ”。
(3).山名。在 江西省 新建縣 西,一名 南昌山 ,即古 散原山 。 唐 王勃 《滕王閣序》:“畫棟朝飛 南浦 云,珠簾暮捲 西山 雨?!?/p>
(4).山名。在 四川省 北部,為 岷山 主峰。也稱 雪嶺 。 唐 李白 《思邊》詩:“今歲何時妾憶君, 西山 白雪暗 秦 云?!?唐 杜甫 《野望》詩:“ 西山 白雪 三城 戍, 南浦 清江 萬里橋 ?!?/p>
(5).山名。 北京市 西郊群山的總稱。南起 拒馬山 ,西北接 軍都山 。有 百花山 、 靈山 、 妙峰山 、 香山 、 翠微山 、 盧師山 、 玉泉山 等峰,林泉清幽,為京郊名勝地。
(6).山名。在 云南省 昆明市 西南, 滇池 西岸,一稱 睡佛山 。有 華亭寺 、 太華寺 、 三清閣 、 龍門 諸勝和 聶耳 墓、 李公樸 的衣冠冢。風景優(yōu)美,有“睡美人”之稱。
(7).山名。在 江蘇省 吳縣 西南,即 洞庭西山 ,古稱 包山 ,為 太湖 中最大島嶼。有 縹緲峰 、 銷夏灣 、 林屋洞 諸名勝。
蘇軾名句,方山子傳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