思陪丈室談名理,自愧常為俗累牽
出自宋代蘇頌《寄譯經(jīng)清衍大師》:
輦寺棲遲不計年,衡門無異對林泉。
試闈給筆頻辭命,譯館翻經(jīng)屢奏篇。
九陌塵埃方外境,六時香火靜中緣。
思陪丈室談名理,自愧常為俗累牽。
注釋參考
丈室
(1).佛教語。相傳 毗耶離 (在 中印度 ) 維摩詰 大士以稱病為由,與前來問疾的 文殊 等討論佛法,妙理貫珠。其臥疾之室雖一丈見方而能容納無數(shù)聽眾。 唐 顯慶 年間, 王玄策 奉勅出使 印度 ,過 維摩詰 故宅,乃以手板縱橫量之,僅得十笏,因號方丈、丈室。見《維摩詰經(jīng)》、《釋氏要覽·住處·方丈》。 清 唐孫華 《次韻黃忍庵病中雜詠》之三:“歸田 元亮 貧仍樂,丈室 維摩 病不妨。”
(2).以“丈室”稱寺主的房間。 唐 惠能 《壇經(jīng)·機緣品》:“一夕,獨入丈室。請問:如何是某甲本心本性?”舊題 宋 尤袤 《全唐詩話·周樸》:“ 樸 , 唐 末詩人。寓於 閩 中僧寺,假丈室以居,不飲酒茹葷,塊然獨處?!?清 吳偉業(yè) 《題心函上人方庵》詩:“誰知眠丈室,不肯效團焦?!?/p>
(3).猶斗室。言房間狹小。 唐 白居易 《秋居書懷》詩:“何須廣居處,不用多積蓄。丈室可容身,斗儲可充腹?!?/p>
名理
1.名稱與道理。 2.特指魏晉及其后清談家辨析事物名和理的是非同異。俗累
俗累 (súlèi) 世俗的牽累;煩冗的雜務(wù) worldly concern 出家人怎會有這么多的俗累呢? 霄轡一永矣,俗累從此休?!铣骸ど蚣s《東武吟行》蘇頌名句,寄譯經(jīng)清衍大師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