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朝王維《送楊少府貶郴州》
明到衡山與洞庭,若為秋月聽猿聲。愁看北渚三湘遠(yuǎn),
惡說南風(fēng)五兩輕。青草瘴時(shí)過夏口,白頭浪里出湓城。
長(zhǎng)沙不久留才子,賈誼何須吊屈平。
注釋參考
北渚
北面的水涯?!冻o·九歌·湘君》:“鼂騁騖兮江皋,夕弭節(jié)兮北渚?!?王逸 注:“渚,水涯也。” 漢 張衡 《南都賦》:“爾乃撫輕舟兮浮清池,亂北渚兮揭南涯?!?南朝 梁 江淹 《王徵君養(yǎng)疾》詩(shī):“北渚有帝子,蕩瀁不可期?!?宋 陸游 《北渚》詩(shī):“北渚露濃蘋葉老,南塘雨過藕花稀?!?/p>
三湘
(1). 湖南 湘鄉(xiāng) 、 湘潭 、 湘陰 (或 湘源 ),合稱 三湘 。見《太平寰宇記·江南西道十四·全州》。但古人詩(shī)文中的 三湘 ,多泛指 湘江 流域及 洞庭湖 地區(qū)。 唐 李白 《江夏使君叔席上贈(zèng)史郎中》詩(shī):“昔放 三湘 去,今還萬死餘?!?清 吳偉業(yè) 《送圣符弟之任蘄水丞》詩(shī)之四:“廿載流移復(fù), 三湘 轉(zhuǎn)運(yùn)長(zhǎng)?!?/p>
(2).指 沅湘 、 瀟湘 、 資湘 。 晉 陶潛 《贈(zèng)長(zhǎng)沙公族祖》詩(shī):“遙遙三 湘 ,滔滔九江。” 陶澍 集注:“ 湘水 發(fā)源會(huì) 瀟水 ,謂之 瀟湘 ;及至 洞庭 陵子口 ,會(huì) 資江 謂之 資湘 ;又北與 沅水 會(huì)於湖中,謂之 沅湘 ?!?明 徐楨卿 《送盛斯徵赴長(zhǎng)沙》詩(shī):“蠻中瘴遠(yuǎn)三 湘 水,江畔春逢十月花?!?/p>
(3).指 湖南 。 陳毅 《岳麓山頂眺望》詩(shī):“ 岳麓山 頭任我行, 三湘 眼底絶風(fēng)神?!?/p>
惡說
謂說話觸犯。 元 無名氏 《村樂堂》第四折:“[正末云]是我惡説了他來?!?/p>
南風(fēng)
南風(fēng) (nánfēng) 從南邊吹來的風(fēng) souther;south wind五兩
(1).謂兩只配成一雙?!对?shī)·齊風(fēng)·南山》:“葛屨五兩,冠緌雙止。” 朱熹 集傳:“兩,二履也。” 王夫之 稗疏:“按此‘五’字當(dāng)與伍通,行列也。言陳履者,必以兩為一列也。乃與冠緌必雙,男女有匹之義合。”
(2).猶言五匹?!吨芏Y·地官·媒氏》:“凡嫁子娶妻,入幣純帛,無過五兩?!?賈公彥 疏:“古者二端相向,卷之共為一兩?!薄抖Y記·雜記下》:“納幣一束,束五兩。” 鄭玄 注:“納幣謂昏禮納徵也。十個(gè)為束,貴成數(shù)。兩兩者合其卷,是謂五兩……今謂之匹。”
(3).五兵技巧?!秴问洗呵铩ず?jiǎn)選》:“ 晉文公 造五兩之士五乘,鋭卒千人?!?高誘 注:“兩,技也,五技之人?!?陳奇猷 校釋引 金其源 曰:“五兩即五技,亦即五兵。士謂勇士。五兩之士,謂能用五兵技巧之勇士也?!?/p>
(4).代稱能用五兵技巧的勇士。 章炳麟 《封建考》:“夫 晉 之五兩, 吳 之多力、利趾, 越 之習(xí)流, 魏 之武卒, 秦 之鋭士,雖出征調(diào),猶選練中程?!?/p>
(5).亦作“ 五緉 ”。古代的測(cè)風(fēng)器。雞毛五兩或八兩系于高竿頂上,籍以觀測(cè)風(fēng)向、風(fēng)力?!段倪x·郭璞<江賦>》:“覘五兩之動(dòng)靜?!?李善 注:“兵書曰:‘凡候風(fēng)法,以雞羽重八兩,建五丈旗,取羽繫其巔,立軍營(yíng)中?!?許慎 《淮南子》注曰:‘綄,候風(fēng)也, 楚 人謂之五兩也。’” 唐 獨(dú)孤及 《下弋陽(yáng)江舟中代書寄斐侍御》詩(shī):“東風(fēng)滿帆來,五兩如弓弦?!?宋 賀鑄 《木蘭花》詞:“朝來著眼沙頭認(rèn),五兩竿搖風(fēng)色順?!?明 張四維 《雙烈記·虜循》:“被他火箭飛來緊。我船五緉見火就著?!?/p>
王維名句,送楊少府貶郴州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