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先秦公羊高《吳子使札來聘》:
吳無君,無大夫,此何以有君,有大夫?賢季子也。
何賢乎季子?讓國也。
其讓國奈何?謁也,馀祭也,夷昧也,與季子同母者四。
季子弱而才,兄弟皆愛之,同欲立之以為君。
謁曰:“今若是迮而與季子國,季子猶不受也。
請無與子而與弟,弟兄迭為君,而致國乎季子。
”皆曰諾。
故諸為君者皆輕死為勇,飲食必祝,曰:“天茍有吳國,尚速有悔于予身。
”故謁也死,馀祭也立。
馀祭也死,夷昧也立。
夷昧也死,則國宜之季子者也,季子使而亡焉。
僚者長庶也,即之。
季之使而反,至而君之爾。
闔廬曰:“先君之所以不與子國,而與弟者,凡為季子故也。
將從先君之命與,則國宜之季子者也;如不從先君之命與子,我宜當立者也。
僚惡得為君?”于是使專諸刺僚,而致國乎季子。
季子不受,曰:“爾殺吾君,吾受爾國,是吾與爾為篡也。
爾殺吾兄,吾又殺爾,是父子兄弟相殺,終身無已也。
”去之延陵,終身不入?yún)菄?br>故君子以其不受為義,以其不殺為仁,賢季子。
則吳何以有君,有大夫?以季子為臣,則宜有君者也。
札者何?吳季子之名也。
春秋賢者不名,此何以名?許夷狄者,不一而足也。
季子者,所賢也,曷為不足乎季子?許人臣者必使臣,許人子者必使子也。
注釋參考
夷昧
猶蒙昧,暗昧。 三國 魏 阮籍 《通易論》:“ 庖犧氏 當天地一終,值人物憔悴,利用不存,法制夷昧,神明之德不通,萬物之情不類,於是始作八卦。”
公羊高名句,吳子使札來聘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