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方回《次韻賓旸龍泉》:
小國號(hào)瘠土,根據(jù)千巖隈。
泉味天下最,莫許他郡偕。
寧當(dāng)飲此清,饑腸鳴如雷。
廣斥豈不富,咸濁良可咍。
謂茲大龍窟。
無乃由齊諧。
患不甘且冽,榛莽能久埋。
心惻或不食,汲路荒蒼苔。
蒙養(yǎng)內(nèi)自充,何嫌世好乖。
君子有本性,勿問塞與開。
成功故偶耳,隱德彌佳哉。
注釋參考
不食
(1).不吃?!墩撜Z·衛(wèi)靈公》:“吾嘗終日不食?!薄妒酚洝の浩湮浒埠盍袀鳌罚骸疤笈?,不食?!?/p>
(2).指不食之地。 唐 柳宗元 《連州司馬凌君權(quán)厝志》:“是州之南,有大岡不食,吾甚樂焉,子其以是葬吾?!痹敗?不食之地 ”。
汲路
即汲道。 唐 劉禹錫 《晚歲登武陵城顧望水陸悵然有作》詩:“樵音遶故壘,汲路明寒沙?!薄对贰だ詈銈鳌罚骸?張世杰 集海艦千餘艘,貫以巨索,為柵以自固。 恒 遣斷其汲路?!眳⒁姟?汲道 ”。
蒼苔
青色苔蘚。 晉 潘岳 《河陽庭前安石榴賦》:“壁衣蒼苔,瓦被駁鮮,處悴而榮,在幽彌顯?!?唐 杜甫 《醉時(shí)歌》:“先生早賦《歸去來》,石田茅屋荒蒼苔?!?清 孫枝蔚 《醉題田家翁壁上》詩:“醉墨淋漓留在壁,莫教風(fēng)雨生蒼苔。”
方回名句,次韻賓旸龍泉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