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蘇軾《次韻徐積》:
殺雞未肯邀季路,裹飯先須問子來。
但見中年隱槐市,豈知平日賦蘭臺。
海山入夢方東去,風(fēng)雨留人得暫陪。
若說峨眉眼前是,故鄉(xiāng)何處不堪回。
注釋參考
季路
季路 (Jìlù) 姓仲,名由,字子路,一字季路。他也是孔子的弟子,季氏家臣 Jilu裹飯
(1).謂包裹著飯食送人解餓。語出《莊子·大宗師》:“ 子輿 與 子桑 友,而霖雨十日。 子輿 曰:‘ 子桑 殆病矣!’裹飯而往食之?!焙笏煊米鞣Q頌友情的典故。 唐 韓愈 《贈崔立之》詩:“褰裳觸泥水,裹飯往食之。” 宋 王安石 《張明甫主宿明日遂行》詩:“何時復(fù)能還,裹飯 冶城 側(cè)。” 金 麻革 《云中夜雨》詩:“明朝誰裹飯,萬一使君憐?!?/p>
(2).謂攜帶飯糧以備服役或遠(yuǎn)行。 宋 王安石 《游土山示蔡天啟秘校》詩:“斂書付衣囊,裹飯隨藥笈?!?清 黃宗羲 《御史余公墓志銘》:“ 封 與 延津 接壤,郵置錯互於百里之外,裹飯受役,民甚苦之?!?/p>
子來
謂民心歸附,如子女趨事父母,不召自來,竭誠效忠?!对姟ご笱拧れ`臺》:“經(jīng)始 靈臺 ,經(jīng)之營之。庶民攻之,不日成之。經(jīng)始勿亟,庶民子來。” 朱熹 集傳:“ 文王 之臺,方其經(jīng)度營表之際,而庶民已來作之,所以不終日而成也。雖 文王 心恐煩民,戒令勿亟,而民心樂之,如子趣父事,不召自來也。”《宋書·武帝紀(jì)中》:“今 荊 雍 義徒,不召而集,子來之眾,其會如林?!?元 揭傒斯 《大元敕賜修堰碑》:“吾伐石兮石自摧,吾召民兮民子來?!?清 黃本銓 《梟林小史》:“邑文生 郁松年 捐銀二十萬為辦善后,士民皆踴躍,子來之力必有可觀?!?/p>
蘇軾名句,次韻徐積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4滬江日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