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是攝心除妄想,求真。
出自宋朝王安石《南鄉(xiāng)子》
嗟見世間人。但有纖毫即是塵。不住舊時無相貌,沈淪。祗為從來認(rèn)識神。作麼有疏親。我自降魔轉(zhuǎn){1|1}法{1*1}輪。不是攝心除妄想,求真。幻化空身即法身。
注釋參考
不是
不是 (bù shì) 錯誤;過失 mistake;faul 是吾不是處?!濉ち钟X民《與妻書》 否定判斷 be not 現(xiàn)在不是講話的時候攝心
收斂心神。 北魏 楊衒之 《洛陽伽藍(lán)記·崇真寺》:“沙門之體,必須攝心守道,志在禪誦。” 唐 韓偓 《訪明公大德》詩:“刮膜且揚(yáng)三毒論,攝心徐指二宗禪。” 明 呂坤 《<呻吟語>序》:“司農(nóng)大夫 劉景澤 ,攝心繕性,平生無所呻吟,予甚愛之。” 清 紀(jì)昀 《閱微草堂筆記·姑妄聽之一》:“從此攝心清靜,猶不失作九十翁?!?/p>
妄想
妄想 (wàngxiǎng) 狂妄地打算;夢想 entertain an extravagant hope 他處于懷舊的妄想中 不能實現(xiàn)的打算 vain hope;wishful thinking 不能實現(xiàn)的非分之想 vain 他的希望只不過是妄想王安石名句,南鄉(xiāng)子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